?
王德民和他的孫女王巖(右一)與高二的學生們憶青春。
嶄新的校牌,雋秀的浮雕,全新的校史館……10月18日,
青島一中迎來了九十歲生日,多項簡潔但是感人的活動也同時舉行。青島一中的生日主打感動牌,各界學生重回母校獻上祝福,有的學生用心作了《母校頌》的詩賦,并做成了浮雕,而九十多歲的老教師也重回學校回憶學校變化。還有不少老校友“打飛的”來參加校慶,見到校史館里的老照片,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感恩寫進詩賦送給母校 18日上午8時左右,記者來到青島一中,還沒走到學校就遠遠看見校門口圍著許多趕來的老校友。
“平時特別喜歡寫詩作賦,母校的90歲生日,我也為母校寫了一首詩賦。”1985屆校友王灝遠初中和高中學段都是在一中度過的,畢業于山東大學的他和其他校友商量要送給母校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于是王灝遠作了《母校頌》,歌頌了師恩、母校歷程等。1972屆校友楊志良用嫻熟的書法把這首詩賦寫了出來,經過多名校友捐贈,這首詩被做成了浮雕,印在了學校教學樓四樓平臺的墻上。許多老校友在浮雕前合影留念。
94歲老教師三代“一中人” 當天的校牌揭牌儀式,浮雕揭幕儀式,都有一個叫王德民的老年人活躍其中。而這位老人已經94歲高齡了,是目前一中的校友及老教師隊伍里最年長的一位。這位“老一中”和幾名高二的學生坐在一起,重溫了一中的歷史與故事。
“王老,我有個問題,很想知道在您那個年代,一中是怎樣教課的?”高二的趙麒焱首先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剛來一中的時候,條件真的很艱苦。”王德民老人說,1952年他來到一中,1982年退休,當時在一中初中部任教數學,他永遠忘不了青島東樓二樓的簡陋辦公室。“黑板是黑漆刷成的,課桌是破舊木頭的,教室也是儲藏室改的。雖然上學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當時的學生非常刻苦,熱愛學習。”
王德民告訴記者,自己的全家都和一中有緣分。“我是原來一中的老師,我兒子畢業于一中,孫女現在是一中的老師。”原來王德民的孫女王巖也在一中任教,校慶這天,祖孫三代都給母校送來了深深祝福。“作為老一中人,爺爺經常督促我的教學,告訴我要勤奮備課,認真教學。”王巖說。
196位新老校友紙上談師恩 記者看到,當天的校慶中,新老校友都收到了兩本名叫《母校情緣》的書籍。記者翻開書籍看到,從1946屆高中的畢業生姜鐵容回憶當時的學校兩位老校長,到2013屆畢業生回憶新時代的一中故事,共196位一中學生把祝福用文字的形式獻給母校。
18日上午9時,我國著名畫家也曾是青島一中老教師的赫保真、郭士奇的紀念碑在學校的花園里落成。1957屆初三2班的同學感念師恩,為赫保真、郭士奇兩位恩師塑像立碑,以紀念恩師、傳承一中精神。
“今天共吸引了三千多位校友返回母校。”青島一中副校長王先軍說,當天的校友中,有許多老學長已年逾古稀,而且遠在其他省市,行動不便,也克服種種困難,由子女駕車千里,護送回母校參加盛典。還有校友以班級為單位提前組織,重新走進教室回憶起當年上課的情景。
文/圖 記者 魏海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