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萬家燈火的守護者,供電所里的守夜人
春節假期,游子歸鄉,萬家燈火通明,闔家團圓,鄉村有了遠超平日的熱鬧景象,適逢寒潮天氣,鄉村的用電量猛增。為了“大家”的團聚,有一群人卻依然堅守崗位,他們時刻關注鄉村電網的用電高峰走勢,默默守護著電網安全,他們就是鄉鎮供電工人,他們將團圓飯搬到了供電所,用自己的方式點亮千家萬戶。
堅守崗位,他們用奉獻詮釋擔當
深夜,國家電網青島市黃島區供電公司藏南供電所的值班室里依然燈火通明。所長欒翔和同事們堅守在崗位上,密切關注著電網運行情況。
“今年過年迎來的這股寒潮,村民家中的空調、空氣能等取暖設備幾乎全開,確實讓我們的電網面臨著比較大的考驗。”欒翔告訴記者,“今年除夕夜的電流就超過了400安,也超過了去年除夕夜的最高值。”
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春節期間的用電高峰,供電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為確保供電穩定,全體干部職工堅守崗位加強對變電站、輸電線路、配電臺區等關鍵設施的巡查力度。電力工人們穿梭在變電站的每一個角落,仔細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及時進行處理,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前一段時間我們就對全部的臺區設備進行了一遍梳理,整改維修了一些存在隱患的設備。”每年的春節,對鄉村供電工人來講都是一次大考,欒翔說,“老百姓過年,對我們來說就是過關。”
當天下午,記者跟隨供電工人,巡線過程中發現了供電線上的一處鳥窩。“這種鳥窩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有概率造成電線短路,那時候受影響的就不是一戶兩戶的居民,會造成整個區域的大面積停電。”隨后,供電工人邵師傅就穿戴裝備,爬上電線桿,使用專用工具將鳥窩清除。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網青島市黃島區供電公司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利用紅外測溫、無人機巡視等高科技手段,對電網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電力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搶修現場,他們與時間賽跑
晚上9點,正當大家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時,值班室的電話突然響起,有村民反映,家里突然沒電了。
“故障就是命令!”欒翔立即帶領搶修人員趕往現場。寒風呼嘯,吹得人睜不開眼。但他們顧不上這些,爭分奪秒地查找故障點。
經過仔細排查,他們發現是 用戶家中的線路老化造成短路。他們立即投入緊張的搶修工作中。更換電線、緊固螺絲……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張搶修,終于恢復了供電。
看到重新恢復的供電,村民臉上露出了笑容,長舒了一口氣。“感謝你們,這馬上要吃餃子了,還好你們及時給修復了。”看著村民家中重新亮起的燈光,欒翔和同事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現在表后入戶的電線都是老百姓自己采購和安裝的,有部分村民家中的電線老化,這也是短路情況多發的主要原因。”欒翔告訴記者,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加強與居民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居民用電需求和問題,并積極提供解決方案和幫助,同時,還向居民普及安全用電知識和注意事項,增強居民的安全用電意識。
記者了解到,為了應對春節假期的突發用電狀況,國網青島市黃島區供電公司組建了多支應急搶修隊伍,實行24小時待命制度。他們配備了充足的搶修物資和先進的搶修設備,確保在故障發生后能夠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恢復供電。
供電所里的“團圓飯”
欒翔老家在外地,自從來到供電所后,五年來,他的年夜飯就一直是在崗位上吃的。“我們供電所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在一起過年,也很熱鬧!”欒翔笑著說。
大年二十九日晚,供電所的值班室里,飄出了一陣陣飯菜的香味。欒翔的妻子帶著精心準備的年夜飯來到了所里,和值班的供電工人們一起過年。
“我們也都習慣了,家里人也都理解,我們干的就是這么一個活,這種時候隨時待命。”供電工人丁師傅告訴記者。
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里,鄉鎮供電工人舍小家為大家,用責任和擔當守護著萬家燈火。當夜,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各個有需要的村落里。經過一夜的忙碌,凌晨四點多,欒翔和值班同事們終于能夠簡短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