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初次來青島的外地游客,大多會為前海一線的美景所陶醉。不過,一旦在青島待時間久了,了解得深入了,便會為青島前海與腹地的巨大差異而驚嘆不已。對于這種差異,青島人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鑲著金邊的臟抹布”。所謂的“金邊”,大概指環境干凈整潔、高樓鱗次櫛比 、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優良的前海一線;而所謂“抹布”,多半指后海一帶及那些離大海較遠的地方,如四方、李滄等。 這種類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比喻,令外表光鮮的青島著實有些尷尬。青島人如此調侃青島,多少有些自嘲的意味,話里話外流露出一種“恨‘抹布’不成‘金邊’”的無奈與困惑。的確,住在前海的人在“紅瓦綠樹”掩映下過著優雅時尚的生活,而住在其他地方的市民卻不得不忍受各種臟亂差,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中,生活環境為何會有此番天壤之別?
“金邊”與“抹布”的巨大反差,映射出失衡的城市建設思路。前海一線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即便不斥巨資錦上添花,單是樸素的山海美景與濃厚的歷史文化風情,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而后海及北部城區本身不具備前海一線那樣的自然條件,加之老工業區的歷史遺留問題,離“宜居”的標準還相去甚遠。這種先天的區域差距,本應該通過后天的發展尤其是傾斜性的政策支持來彌合。可長期以來,為了營造一個外表更加亮麗的青島,城市建設的重心過度傾向前海一線,大量優質資源在那里集聚,而市北、四方、李滄等北部城區卻在前海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備顯落寞,甚至為成全“金邊”而做出了一定的犧牲。
這種盯著“金邊”不放 、擅長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思路,不僅造成了當前青島南北差距較大的城市格局,也給各個區的城建規劃造成了嚴重困擾。尤其是一直被看作“抹布”的幾個區,它們并沒有自暴自棄 ,而是奮力追趕 ,但無奈在視野和思路上,始終走不出這種“愛鑲金邊”的怪圈 。例如,這幾年,四方、李滄、城陽、黃島等地發展很快,蓋起了高樓大廈,拓寬了城區道路,建設了商業綜合體并引來了世界級商業大腕或酒店進駐,但這種發展仍然是點狀的,不全面也不均衡。這些所謂的成績,用來撐場面可以,卻無法代表一個地方的真實發展水平,滿足不了當地居民最迫切的需求。表面光鮮的背后,究竟還藏著多少破敗不堪,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
城市的形象,不是來自浮華的外表,而是來自內在的風韻。要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在“臉面”問題當然不能含糊,但內在品質的提升更為重要。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市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呼喚更加人性、更加舒適的公共環境。無論是城市發展的新趨勢,還是市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都對城市發展的思路提出了新要求,再像過去那樣光粉飾“臉面”而不美化“內里”,放任區域發展不均衡對城市發展的拖累,顯然已不合時宜。
風景秀美的前海一線,的確值得精雕細琢。然而,如果僅在這條“金邊”上縫縫補補,卻不下工夫改造臟亂差的“抹布”,恐怕很難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整體布局與民生環境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軟實力,青島不能僅陶醉于表面的亮麗形象 ,而應該注重城市內在品質的提升與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在這座城市奮斗拼搏的每一個人,都希望有個和諧舒適的安身立命之所。決定青島未來走向的決策者們,應該在發展思路與城市規劃上積極呼應民意,突破舊有的思想桎梏,更加重視西部、北部城區的發展,逐步縮小“金邊”和“抹布”的差距,使青島的空間布局更合理、公共服務更均衡,讓廣大市民不分所屬區域都能均等分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m.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