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熱搜第一!打火機點燃雪糕燒不化?鐘薛高官方回應:評判方式不科學

2022-07-06 11:03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65343) 掃描到手機

近日,

鐘薛高31℃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引熱議

5日,

一段網友用打火機點燃鐘薛高雪糕

疑似燒不化的視頻

再度引發關注。

對此,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宣傳處工作人員回應,

已關注到此事,

并告知相關業務處室。

鐘薛高客服熱線工作人員表示,

一般常溫下3-5分鐘融化。

“燒不化的情況我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已記錄該問題,

將有專員回應。

       隨后不久,鐘薛高發布聲明稱,其所有雪糕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合法合規生產,并于檢測合格后出廠。關于消費者關心的卡拉膠,其來源于紅藻類植物,廣泛使用于冰淇淋、雪糕和飲品中,適量的卡拉膠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平均每支78克鐘薛高海鹽椰椰雪糕中卡拉膠添加量約為0.032克,符合國家標準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卡拉膠可在冷凍飲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添加”的規定。“我們認為用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斷雪糕品質的好壞并不科學。”

       鐘薛高還稱,其全力配合有關部門工作,同時希望并歡迎公眾及媒體秉承科學的立場對相關問題進行調查、科普。

此前,有網友發文稱
鐘薛高旗下
一款海鹽口味的雪糕
在31℃的室溫下放置近1小時后
仍然沒有完全融化
這一消息
迅速引發眾多網友討論

占據微博熱搜榜



 

(左)雪糕在室溫31℃的條件下放置半小時后,表層冰面出現融化跡象;(右)雪糕在31℃的室溫下放置近1小時后,仍然沒有完全融化(圖源:網傳截圖)

6月25日,有網友將一支鐘薛高海鹽口味的鐘薛高雪糕撕開塑料袋后,在室溫31℃的條件下放置。半小時后,雪糕表面的冰層化開,呈現奶油狀。50分鐘后,盒子里的雪糕處于比較黏稠的乳狀物,而非水狀物,整體形態完好。

       對此,有不少網友推測,雪糕不會融化,是添加了防腐劑、凝固劑等成分。另有網友擔心,不會化的雪糕還能吃嗎?
       雪糕真的不會融化?
       據極目新聞報道,消費者張女士(化姓)表示,此前她曾購買了一支鐘薛高品牌的雪糕,吃到一半便放到桌上,沒多久就化了、變軟了。“化了也是糊狀的,沒有變成水。”張女士說,雪糕確實是化了,但看起來像是固體酸奶的那種黏稠狀,整個雪糕的形狀也沒有破壞。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鐘薛高客服回應稱,雪糕融化會呈黏稠狀,為提高雪糕的黏稠度,添加少量卡拉膠等。
       對此,網友提出質疑。

 

7月2日深夜,鐘薛高官方微博對此進行了回應。

       鐘薛高回應稱,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為粘稠狀,不會完全散開變成一灘水狀,而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

融化呈粘稠狀是因為這款產品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稀奶油,椰漿,煉乳,全脂奶粉,冰蛋黃等等,產品本身固形物含量達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同時對于添加問題,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最近幾年,有很多朋友發現:

雪糕吃下去

除了口感冰涼

價格也是越來越離譜了

今年夏天

甚至有人為此在互聯網上

發明了一個新詞——“雪糕刺客”

很多網友看完后大呼內行

“這也太真實了,簡直我本人”



誰是“雪糕刺客”?

首先要說明的是

“雪糕刺客”不單獨指某個人

它指的是一類雪糕

這些雪糕長相平平無奇

安靜地躺在盛夏的便利店冰柜里

然后在天真的人類結賬時

偷偷地驚艷所有人

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現象:

雪糕越來越多樣

越來越貴



“平平無奇的外表

令人心梗的價格”

“這種雪糕最解暑

還沒拆開已經心涼”……







建議每個賣雪糕的地方

都可以這樣明碼標價

↓↓↓



有了“雪糕刺客”之后

相應地也就有了

“雪糕俠”和“雪糕菩薩”

前者指的是:

在網上發視頻、帖子給網友科普

如何分辨高價雪糕和平價雪糕的博主

或者是一些段子手化身便利店店員



至于雪糕菩薩

是雪糕刺客的反義詞

比如一些有著網紅外表

卻只賣兩塊錢的雪糕



讓“雪糕刺客”無路可走!

這七種行為禁止

好消息來了!

7月1日起正式執行的

《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中提到:

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

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截圖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7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了經營者不得實施的七種典型價格欺詐行為,包括謊稱商品和服務價格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以低價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以高價進行結算;通過虛假折價、減價或者價格比較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時,使用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數字、圖片或者視頻等標示價格以及其他價格信息;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價格承諾;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通過積分、禮券、兌換券、代金券等折抵價款時,拒不按約定折抵價款。

       《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還明確了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實施的行為,包括在首頁或者其他顯著位置標示的商品或者服務價格低于在詳情頁面標示的價格;公布的促銷活動范圍、規則與實際促銷活動范圍、規則不一致;其他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標示和價格促銷行為等。

       稿件綜合自極目新聞、澎湃新聞、錢江晚報、新浪財經、網友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