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援藏|生態援藏,戈壁灘上的“濰坊魔法”
“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戈壁荒灘,是如何變成如今“綠樹成蔭沙退去,良田千頃生態興”的高原綠洲呢?6月12日,記者走進西藏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南木林縣,親眼見證了濰坊援藏干部創造的生態與發展奇跡。從生態治理到產業幫扶,從教育醫療到基礎設施建設,在雪域高原,到處都有“濰坊魔法”的印記。
生態魔法:從戈壁荒灘到綠洲畫卷
“最早時候,濰坊援藏干部說要在寸草不生的地方種樹,我們根本不相信,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個曾經風沙漫天的地方,變得有花有草,還有這么多的林木和田地,感覺跟做夢一樣。”護林員瓊巴告訴記者,他親歷了這神奇的變化,如今自己也成了南木林生態示范區一名光榮的護林員,他一定要把這里美好的生態守護好。
“生態援藏是我們濰坊的一個品牌,當初的南木林可以說是風吹石頭跑的戈壁荒灘啊。”濰坊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領隊,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委常務副書記、政府常務副縣長李連平告訴記者,歷經10多年的努力,截至目前,示范區累計投資2億余元(援藏資金6000余萬元),完成造林4萬多畝,栽植新疆楊、沙棘等苗木300萬余株,建設綠色走廊林網及水渠100公里,形成沙地、濕地、草地、田地、樹林交融的生態格局。“在示范區里,我們等于向天要了5000畝良田,這些田地分給了周邊三個村,村民無論是種青稞還是艾瑪土豆,每年都會獲得不少的收益。”李連平說。
產業魔法:向樹要錢、向菜要錢
“我們第八批援藏工作組根據高原高寒、蒸發大的氣候特點,結合濰坊所能,經多方考察,科學對比,最終選用適合高原特點的耐寒、耐旱的平歐榛樹種進行試驗種植。”李連平告訴記者,2023年,濰坊援藏投資100余萬元,在南木林鎮米如村東側山地試驗種植榛子經濟試驗林40畝4000棵,經過精心照料,存活率達到了80%以上,進入盛果期后,每年將增加村集體收入10余萬元,也由此拉開經濟林種植序幕。
李連平表示,2025年,濰坊援藏接續投資158萬元,在雅江北岸生態示范區東側,栽植4年齡平歐榛40余畝7000余棵,成活率達到85%,第二年即可結果,產生效益。未來將在縣域推廣,為高原經濟林產業探路。
據介紹,南木林縣蔬菜發展中心是全縣重要供應基地。該項目總投資1180萬元,主要是改造提升55座大棚。通過新裝備、新技術的應用示范引領全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南木林果蔬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帶動群眾就業、提高勞動技能,推動鄉村振興。
另外,針對“艾瑪土豆”深加工短板,濰坊援藏工作組協調930萬元資金選種育種并建設圣地湘巴酸辣粉車間及生產線,推動土豆產業從傳統種植向現代化加工轉型,破解產業動能不足難題。
民生魔法:學校醫院新、良師名醫多
“你看孩子們在塑膠跑道上跑得多自在,在球場上踢得多賣力。”南木林縣濰坊小學校長高興地告訴記者,不僅是他們學校這樣,濰坊援藏工作組投資1600萬元為13所小學新建塑膠運動場,面積近3萬平方米,實現南木林縣小學運動場全覆蓋。
“另外,南木林縣濰坊小學(縣第二小學)是濰坊援藏20多年單體投資最大項目,總投資7524萬元,2023年投入使用后,現有620名學生、43名教師。”濰坊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副領隊,南木林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王磊表示,工作組2024年還投資200萬元建設孔子學堂示范基地,實現全縣110所學校、幼兒園“孔子學堂”全覆蓋,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
據介紹,在教師交流方面,濰坊市與南木林縣教育方面達成“1+1+1+X”的結對交流幫扶機制。“濰坊市對南木林縣,濰坊每一個縣對這邊一個鄉鎮,濰坊一所規范化學校對這邊一個學校,X就是社會力量。我們通過這個結對幫扶機制,把我們這邊的老師派到濰坊去跟崗學習,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將派老師來教學和培訓這邊的老師。”王磊說,教師隊伍力量得到明顯增強。
據介紹,在醫療方面,濰坊援藏注重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濰坊援藏投資1300余萬元,建設茶爾鄉衛生院業務用房,新建索金鄉衛生院,購置配套設備設施,為南木林縣中心醫院建設標準化產房,購置1輛醫療體檢車,配備先進的DR、彩超、心電圖儀、生化檢驗等設備,組織濰坊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醫療隊常態化開展巡診義診活動,累計為4萬余名中小學生、農牧民群眾查診,讓醫療衛生保障覆蓋到偏遠農牧區,讓健康惠民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民心魔法:座座“心橋”橫跨魯藏大地
聽說濰坊援藏工作組修了不少民心橋,記者來到艾瑪鄉拉不遵村南側,見到了拉不遵橋。初見該橋,記者略有失望,兩三米寬橋面,長20米左右,和宏偉壯觀毫不搭界。然而來迎接我們的村民卻顯得格外熱情,嘴里不住地感謝。“你們不知道,雨季來的時候,孩子們不能上學;生病了,村醫只能隔河扔藥,讓我們吃吃試試;70多戶的牲畜不能正常放牧;家里收的青稞也沒法出去賣,日子可苦了。”村民邊巴普尺告訴記者,濰坊工作組建好橋后,一切麻煩都沒有了,讓他們怎么能不時時心存感激。
據介紹,濰坊援藏工作組從民心出發,緊扣受援地群眾所急所需,投資770萬元,實施“民族團結連心橋”工程,新建橋涵12座,有效破解了偏遠地區群眾出行不便、危舊簡橋隱患多等難題。橋梁不大,橋梁不多,卻是魯藏情深的真實印記。
從戈壁造林到產業富民,從校園煥新到醫療惠民,濰坊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在青藏高原上勾勒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維圖景。“濰坊魔法”正在引發更多的期待……
(半島全媒體記者 盧立程 張昌威)
- 不僅做“鏈主”更做“生態主”!山東人工智能產業產值破900億元
- 濰坊奎文:優質文化資源精準“滴灌” 群眾家門口建起“全齡文化樂園”
- 最高500萬支持+30萬購房補貼!青島出臺20條措施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
- 泰康人壽濰坊中支積極參與“7.8保險公眾宣傳日”綠色健步走活動
- 濰坊諸城:全流程發力 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 車車保險銷售濰坊營業部被罰5萬元,因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
- 膠州:援藏醫療隊開展“醫心向黨,服務為民”健康義診活動
- “聲臨其境,語你同行”魔法聲音課活動在日照圖書館舉行
- 濰坊農商銀行濱海支行營業部黨支部: 黨建紅與金融藍的“雙向奔赴”
- 鹽堿地裝上“云大腦”, 山東移動濰坊分公司5G+AI算法孕育“智慧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