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這么發展!青島東岸城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出爐
近日,東岸城區(市南、市北、李滄)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成果公示,規劃范圍為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全域國土空間,面積197平方公里。
其中提到,新內灣、多極點、大山海的格局優化戰略。借助大港、樓山后、青島北客站周邊、中島等地區更新契機,加強生態修復和景觀營造,塑造休閑消費、文化旅游新場景,發展都市創新產業,激活東岸城區新一輪發展活力。轉變功能過度在前海集聚的單中心格局,塑造多中心、網絡化的空間結構。依托交通樞紐和軌道交通站點培育功能節點,引導人口和產業均衡布局。傳承青島優秀的建城理念,由關注“小山海”拓展到關注“大山海”,優化大尺度山海城關系。
在空間結構上,打造“兩軸”“三帶”“多極”的空間結構,兩軸為:城市功能拓展軸、膠濟線開放交往軸;三帶為:前海魅力風光帶、都市創新活力帶、商貿金融服務帶;多極為:浮山灣、北站-永平路-科技大學、大港-中山路等多類型城市發展極。
在產業創新上,圍繞“10+1”創新型產業體系“4+4+2”海洋產業體系和十大現代服務業體系引領創新回歸都市和產業升級迭代。一廊——產業創新走廊,發揮東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和人口密度優勢,打造產業創新走廊,與嶗山東部城市科技創新走廊同頻共振,實現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相融合;一帶——環灣都市產業帶,聯動白沙河、高新區等創新產業平臺,東岸城區聚焦總部經濟、數字經濟、人才交流和創新孵化,打造環灣都市產業帶;三區——創新服務功能區,浮山灣現代服務業核心區、青島北站-永平路科創服務區,RCEP經貿合作區;三片——都市特色產業片區,樓山后都市智造灣、青創生命科學園、老四方產業創新坊。
規劃還提到,提升居住空間品質。合理保障東岸城區作為青島主城核心區的居住用地規模,規劃至2035年,東岸城區人均居住用地22平方米以上。滿足多元化居住空間需求,針對不同居住人群需要,提供高品質居住空間。在濱海地區,增加多樣化的濱海住宅類型,控制沿海一線高層住宅過量開發,精細化設計新建住區的天際線。歷史城區內,加強歷史城區內既有居住空間的更新改造,在不改變原尺度、肌理、色彩等風貌前提下,完善提升基礎設施,修繕建筑本體。鼓勵面向文旅社群、藝術社群、創意人群等目標人群的特色居住空間改造。在山景區域,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和引領,嚴格控制新增居住用地建設強度,實現山體景觀與高品質居住空間的整體融合。在保障性住房上,重點圍繞就業密集地區,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
(半島全媒體記者 于紅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