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啤酒節(jié)特別策劃丨老字號酒樓中定格名流身影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宜慶 孟秀麗
青島啤酒節(jié)火熱舉行,大雨帶來清涼。
在此之際,考察遜清遺老在這個城市留下的蹤跡,指向餐飲老字號。順興樓,春和樓,聚福樓……這些酒樓中晃動中許多遜清遺老的身影。
春和樓舊照
海明威說: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無論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青島亦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一代一代人來了,一代一代人離開,留下了美食記憶。各路名流如消逝在海天之處的帆影,而大海的浪花始終涌動著啤酒一般雪白的泡沫……
清末的青島,德國入侵膠州灣,規(guī)劃建設的這座城市,是歐式的風格,棧橋王子飯店,海濱旅館,德國水兵俱樂部,盛行西餐,啤酒是德國人宴席的標配。
位于北京路的順興樓
民國初年的青島,由于大批的遜清遺老涌入,他們帶著廚師來,各種風味的家宴流行,“遺老菜”是這個群體獨特的氣味。酒樓開設在島城街里,順興樓主打魯菜,膠東風情的海鮮,帶著魯菜的醇厚,大海的鮮美,征服了來來往往的過客。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青島一時成為遜清遺老的世外桃源,他們帶著金銀細軟、古董字畫、廚師仆人移居青島。在他們的記錄中,可見彼時青島的飲食風情。1913年,客居青島的吳郁聲向葉昌熾介紹青島的地理環(huán)境和飲食狀況:“青島為勞山之一支,逶迤入海,有火軌可通……海濱疏曠,咸風撲袂,冬無凜寒,夏無酷熱,宜于衛(wèi)生,尤宜避暑。惟賃廡不易,十金一椽,尚非精舍;糧食魚菜,皆自滬往,其值約高十之三。”
“青島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國人工作成就的一個永久性展覽。”1908年的《膠澳發(fā)展備忘錄》中這樣寫道。從吳郁聲寫給葉昌熾的信中,可窺一斑。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已經(jīng)有了詳細的城市規(guī)劃,經(jīng)過十幾年的建設,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貌初顯,市政建設、街道公園井然有序,青島已經(jīng)成為德國在遠東的模范殖民地。德國人為了振興青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積極羅致中國富豪紳宦,給予從優(yōu)待遇,保護殷勤。德國人城市規(guī)劃中,有一個明顯的分區(qū),歐人區(qū)和華人區(qū)。歐人區(qū)集中在今膠州路以南,華人區(qū)集中在大鮑島。因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大批清室宗族、遜清遺老涌入青島,導致青島的房地產(chǎn)猛漲,而飲食也不便宜。總之,居青島大不易,生活指數(shù)挺高。隨著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再加上大批遜清遺老的到來,打破了德國人在青島城市規(guī)劃中歐人區(qū)與華人區(qū)的嚴格界限。
周馥訪問青島
大批遜清遺老的到來,拉動了青島餐飲的消費。他們平日的宴會,講究精饌,形成一幅生活奢侈的景象,并流傳頗有聲名的“遺老菜”。“遜國之余,閑暇無事,爭談精饌,領略京華風味,如明湖春之龍井蝦仁,為潘伯寅(潘祖蔭)家制;鴨肝面包,銀絲魚膾,為翁叔平(翁同龢)意造之類。”后來,因為一戰(zhàn)爆發(fā),日德青島交戰(zhàn),遜清遺老避走濟南,他們的廚師在大明湖畔開設飯店明湖春,供他們聚會宴飲。未幾,遺老四散,大部入北京,廚師以明湖為行廚,由濟南再移北京之楊梅竹斜街,當時呼為遺老菜。張伯駒在《續(xù)洪憲紀事詩補注》詩云:新豐樓館轉皇都,麥膾茶蝦歷下殊。柳絮飛時遺老去,濟南春色黯明湖。
遜清遺老、失意政客在青島,是促進青島餐飲業(yè)繁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些人物社交廣泛,交往密切,高檔次的酒樓飯莊應運而生。很多青島的餐飲業(yè)的老字號就是在這個時期揚帆起航的,比如聞名遐邇的順興樓。
曾任晚清禮部侍郎的王垿到青島后,青島沒有酒樓,酒肆則四處可見,王垿為檔次不高、缺少特色的酒肆苦惱之際,“某日偶至一處,見窄門獨人,姑入小飲,其烹飪之味,酷似京中鴻興樓”,經(jīng)過詢問得知店主李某竟然是鴻興樓學徒,藝成后來青島創(chuàng)業(yè),但沒有資金“困頓不振”。王垿便倡議集資,最終使順興樓在北京路“謙祥益”下端開業(yè),成為當時的高雅酒樓。順興樓橫空出世,成為青島餐飲業(yè)的龍頭。因為有王垿等25人在順興樓定期舉行生日會,很有名氣,但這25人名單至今不詳。想來這個名單中包括的都是遜清官員、文人墨客、商界名流。
酒樓是公共的空間,而深宅大院的宴飲,則具有私密性。周馥家中的十老會,是同仁性質(zhì)的聚餐,在珍饈美饌之間推杯換盞,飲的是前朝舊事,吃的是今朝喟嘆。
周馥
1912年,為躲避辛亥革命的浪潮,周馥舉家遷居青島。這位前清的封疆大吏,曾任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在遜清遺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遠離了政治風潮,他寫詩曰:“樽酒莫辭佳日會,鶯花猶是太平春。衣冠文物今何世?風月江湖有比鄰。”劫余之身,萍聚黃海之濱,他與陸潤庠、呂海寰、劉云樵(劉廷琛之父)、勞乃宣、王季寅(字石塢)、趙爾巽、童次山(童祥熊)、李思敬(字惺園)、張安圃(張人駿號)等人組成十老會,詩酒唱和。周馥年最長,78歲,他是十老會執(zhí)牛耳的人物。他的曾孫周一良出生在青島。因為周一良的母親不幸病逝,嗷嗷待哺的周一良,多次喝衛(wèi)禮賢(德國傳教士、漢學家)家中奶牛產(chǎn)的牛乳。
十老會宴飲,多在周馥家中。勞乃宣《十老圖跋》云:“癸丑民國二年之冬,避地青島,呂鏡宇尚書,周玉山、趙次珊、張安圃三制軍,劉云樵、李惺園兩封翁,童次山觀察,皆在焉。甲寅之春,陸鳳石相國自都來,王石塢觀察自福山來,與余十人皆老壽:周七十八,陸七十四,呂、劉皆七十三,王及余皆七十二,趙、童、李皆七十一,張六十九。因相約為十老之會。二月乙已,飲于周宅,并攝影,各賦一詩。”
德國侵占青島時,呂海寰任清朝使德國大臣。如今,大清亡了,他寓居青島,策杖游嶗山,憑欄觀水云。他在十老會上作的詩,頗具代表性:“堂開綠野竹松清,異地相逢車蓋傾。石上三生如伯約,樽前十友盡知名。夢回北闕思蓂莢,酒盡南山酌菊英。愧我癲頑隨九老,朝頤共結歲寒盟。十人七百有余歲,南北東西儼弟昆。身閱五朝同矍鑠,宦游卅載絕攀援。亂離敢效香山社,娛老聊開北海尊。只是圣明慚未報,優(yōu)游林下總天恩。”詩中傳遞出濃厚的遺老之氣。
十老會的宴飲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暗流洶涌。
雖然是周馥宅院的聚會,在青島的德國總督頗關注。日本派出的間諜,在青島四處活動,像獵犬一樣,捕捉這些人物的行動。而袁世凱也派出楊度來青島,關注在青遺老遺少,楊度為袁世凱通風報信。
南來北往的青島過客,身影也定格在酒樓。1926年,詩人、書法家鄭孝胥路過青島,就曾在聚福樓大宴同僚。鄭孝胥心血來潮,為聚福樓寫了一副對聯(lián):“驅車試過即墨路,覓醉須登聚福樓。”聚福樓老板吳滋玉欣喜如狂,講對聯(lián)掛在飯店,吸引無數(shù)食客。1932,鄭孝胥淪為令人不齒的漢奸,這是后話。
聚福樓是著名的魯菜館,與春和樓、三盛樓并稱為島城“三大樓”。該樓創(chuàng)建于1924年,山東福山吳滋玉、高學曾(名廚)租用清末遺老王垿在即墨路12號的樓房,開辦了“聚福樓”(王垿題匾額),寓意為“聚大福大貴于此樓”。1943年,又在青島商業(yè)中心臺東西二路30號開設“聚福樓”,與失火后重新開張的即墨路聚福樓,形成一東一西的格局。
聚福樓聘請的廚師來自烹飪之鄉(xiāng)福山縣的高手,菜肴選料考究,廚師刀工精湛,以烹制魚翅、海參、燕窩等見長,還有紅燒加吉魚、椒油菠菜、奶湯菜花、西施舌等膠東風味菜肴,色香味俱全,格外誘人。聚福樓廚師的秘笈是善用特制的高湯,在整桌酒席上一般只用高湯而少用其它調(diào)味品。這在島城餐飲界,別具一格,獨樹一幟。
- 7月18日至8月中旬,國際友城交流月活動與啤酒節(jié)“雙向奔赴”
- 激情碰撞、共啟狂歡!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發(fā)出誠摯邀約
- 老字號餐飲被曝發(fā)現(xiàn)“老鼠屎”,顧客:快吃完才看到……品牌回應
- 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即將啟動,來看——一杯啤酒的N種玩法
- 激情碰撞,共啟狂歡!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發(fā)出邀約
- 誠迎天下客,文明我先行!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誠信商戶評選活動舉行
- 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酒王爭霸賽沈陽賽區(qū)圓滿結束
- 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英太青?新必奇”酒王爭霸賽沈陽賽區(qū)圓滿結束
- 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傳祺向往杯?啤酒歡樂女神”暨啤酒節(jié)宣推官選拔賽沈陽賽區(qū)海選圓滿結束
- 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酒王爭霸賽激情“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