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下一)查看肇事車輛,不放過任何細節。人物檔案
姓名:張濤
職業:交警
在高密市交警大隊有這么一個人 ,2013年10月,他從刑警大隊調到交警大隊,專門從事交通肇事逃逸偵破工作。在交警大隊短短6個月時間,他帶領“追逃小組”連破12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案件偵破率達到100% ,他就是高密市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張濤。
刑警出身,連破肇事逃逸案
敦實的身材,黑黑的臉龐,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著機警和睿智 ;額頭上幾道深深的皺紋,彰顯著風餐露宿辦案的辛勞。4月28日,記者來到高密市交警大隊見到了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張濤,這是他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一個樸實、精干、機敏、平易近人的人民警察。
記者了解到,張濤生于1975年,1994年畢業于山東淄博警察學院,分配到高密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工作 ,1996年到遼寧沈陽刑警學院進修一年。2013年10月,張濤從刑警大隊調到交警大隊,專門從事交通肇事逃逸偵破工作 。在交警大隊短短6個月時間,他帶領“追逃小組”連破12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案件偵破率達到100%。
從警20年,榮譽背后是付出
采訪時,他少言寡語,不問不說,問多了,便是一句話:“干的都是份內的事,沒什么好談的。”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最見不得死者家屬痛徹心扉的哭泣。為了不讓更多人流淚,絕不讓一個逃逸者漏網得逞!”
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奮斗,他在20年的從警生涯中,他先后被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基層業務能手”、“全省破案能手”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安干警”、“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并多次獲嘉獎獎勵。“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榮譽的光環,滲透著張濤無數的心血和汗水,面對付出和收獲,他的心里卻并沒有失衡,而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如一,默默地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人生追求。
小小碎片揪出肇事車主
同樣是破案,交警得到的技術資源支持較為有限。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張濤所在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民警滿打滿算只有3人,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獨當一面。張濤曾多次獨自去外地踩點,在事故所在地交警中隊、派出所的配合下追捕逃逸者。在他的腦海里,能彌補有限技術資源的,只能是事故現場的細微線索。
2013年11月17日17時許,在高密市鳳凰大街清華幼兒園前發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車輛逃逸。案件很明了,但緝兇仍是一團迷霧:事故發生時間不確定、事故現場沒有視頻監控,唯一的線索就是兩塊小小的車輛碎片,如何著手?
下班后,張濤一個人又來到清華幼兒園,在事發地點附近挨家挨戶走訪。一名老人無意中說了一句:“老太太回來說過,她當時好像看到有個老人躺在地上。”張濤捕捉到了這句話的關鍵之處,繼而通過女住戶回家的時間,推算出老人被撞的時間大概為當日17時25分左右。接下來的幾個晝夜,張濤始終貓在事發地周圍的幾個派出所、企業的二十多處監控室里,最終確定了事故發生的時間是17時27分以及逃逸車輛的特征、走向。
在先后走訪10多家汽修廠后,確定遺留在事故現場的車輛碎片,為2010款式的黃色五菱微型普通貨車所遺留后,又對監控截圖的技術處理發現了車牌尾數類似“XXX19”,經過進一步篩選,鎖定了魯GGK019號微型普通貨車有重大嫌疑,通過原車主劉某,辦案人員找到了實際車主夏某某。夏某某被傳訊到事故科后,未等張濤詢問,夏某就“竹筒倒豆子”般說:“你不用多問了,那個老頭是我撞的!”
原來,去年11月17日下午五點來鐘,夏某某駕駛魯GGK019號黃色五菱牌微型貨車去高密張魯拉勞保鞋,當他沿鳳凰大街東行到距月潭路路口三百米左右處時,朋友來電話了。于是,他左手拿著手機,右手扶著方向盤。這時,對面駛來的汽車燈光刺得他眼前一片模糊。只聽車前“砰”的一聲,他意識到出事故了。他往左側回頭看了看車的后擋板放著,覺得肯定擋著后面的車牌,便加大油門往前逃竄了!原以為,事發地點沒有視頻監控,自己的車牌也被后擋板遮蓋住,即使警察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到他!然而,讓夏某某大跌眼鏡的是,張濤還是找到了他。這時,距他肇事逃逸只過去了17天。
文/圖記者 單小東本報通訊員 焦芳 黃啟先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1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