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農業機械化大放亮彩 別樣三秋實現玉米"裸收"

2013-10-25 10:2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小字體大字體

  

村民正在用新型聯合收割機收獲玉米。



  本報訊(記者 金川 通訊員徐春光) 時下,諸城市三秋生產已全面結束,農業機械化大放亮彩,玉米秸稈還田一氣呵成,細數今年的三秋生產,可謂亮點紛呈,時尚多多。

  寒露當時,麥播正忙。玉米聯合收獲機在前面剛走,大馬力旋耕機就緊跟其后,瞬間將一壟一壟的田塊夷為平地,在松軟的土地上,小麥精量播種機直接將小麥連同化肥一起播撒在地里。流水作業讓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一氣呵成。在諸城市瑞合農機合作社里的秋收現場,大型機械在成方連片的流轉土地上進行大秋收 。

  在該市枳溝鎮普慶社區萬畝成方連片高產創建的玉米秋收現場,數臺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正在歡快地奔走著。轟鳴的馬達聲響徹云霄,隨著玉米聯合收獲機駛過,摘棒、剝皮、秸稈還田一氣呵成,氣勢如虹。一行行玉米秸稈被切成碎片覆蓋著腳下的土地,宛如鋪上厚厚的綠色地毯,黃澄澄的玉米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今年“三秋”,在諸城市廣袤的大地上,具有剝皮和秸稈還田功能的玉米聯合收獲機倍受農民青睞。被譽為“機收達人”的農機手鹿汝春風趣地說:“我今年享受國家補貼購買的這臺摘穗剝皮型玉米聯合收獲機算是值了,與普通的收獲機相比,它更‘時尚’,摘穗后直接剝皮,實現了玉米的‘裸收’,農民覺得省事、省力,都搶著用呢。”

  在賈悅鎮興農農機合作社的“三秋”收獲現場,人們看到,去年玉米聯合收獲機吐出的都是帶皮的玉米棒子,而今年收獲機可一次完成玉米摘穗、剝皮、秸稈粉碎還田等作業,吐出的是不帶皮“金燦燦”的玉米裸棒。拖拉機直接將這種剝了皮的玉米棒拉到了曬場,進行機械化裝籠,曬干后直接入庫或銷售。

  “現在合作社大面積耕種可輕松多了,過去機耕 、機種、機收 、打藥、追肥、脫粒都使用上了機械,唯獨玉米剝皮這一塊兒還需要進行人工作業。過去,光玉米剝皮這一項就得多花費不少人力,現在好了,有了剝皮機,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全國農機示范大戶、諸城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佃相感慨地說。

  據了解,每畝地玉米剝皮得需要一兩個人工,每個人工需要100多元,費時費力。為解決這一問題,諸城市農機部門充分利用國家補貼資金,大力推廣帶剝皮功能的玉米收獲機。今年,該市有超過三成以上玉米收獲用上這種帶剝皮功能的新機具,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三秋”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時值金秋,“三秋”生產全面鋪開。放眼龍城大地,各家農機合作社門前車水馬龍,生意紅紅火火,社員起早貪黑活躍在田間地頭,金戈鐵馬大顯身手。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農民當起了甩手掌柜,坐在地頭收獲豐收。

  “有了農機合作社來打理,坐享‘三秋’就真成了現實。今年俺種了5畝玉米,全部用合作社機器來收,沒用一頓飯的工夫就完活了。隨后,合作社又安排免耕播種機,邊施肥邊播種小麥 ,實現玉米機收 、秸稈還田、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這樣老百姓種地真是越來越輕松、越來越省勁了。”今年63歲的該市辛興鎮朱廟社區鄭懷章老人對合作社的機械化作業贊不絕口。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農機合作社越來越多,“甩手掌柜”越來越多了,種田無需下地、地頭笑談秋收 、家中坐享“三秋”,成了諸城大秋收的真實寫照。

  責編 鄒娜

  美編 楊飛

  值班主任 律雪云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285999

分享到

青島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百度貼吧 人人網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