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探訪青島"母親河"發源地 源頭一年干涸9個月

2011-10-21 05:1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位于招遠市阜山鎮的大沽河發源地,河水已經干涸,附近長滿了雜草,遠處的山頭就是阜山。



▲ 到了小官里莊水庫下游,大沽河河道里才有了清澈歡快的水流。



    招遠市東郊的阜山西南麓,有棵大榆樹非常顯眼,樹下就是青島“母親河”大沽河的發源地。18日,記者踏上徒步青島母親河的征途,遺憾的是,由于雨季已過,源頭已經干涸。記者順著發源地往下游探訪,摸清了大沽河在流入青島市域之前的河道狀況。

第一站:招遠市阜山鎮

大榆樹下就是母親河源頭

    18日上午,記者從青島出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抵達招遠市東郊的阜山鎮,開始了對青島“母親河”的徒步探訪。

    大沽河在青島市域內是條滔滔大河,水流豐沛,河道寬闊。在尋找發源地的路上,記者想象著大沽河源頭的樣子:也該是溪流清澈,水聲清脆。但實地看到的,卻與想象的完全不同。

    阜山在阜山鎮的楊家營村,18日中午時分,記者步行至阜山的西南坡。站在坡上環視,山腳下是一片平坦的莊稼地,四周根本看不到河水的蹤跡。

    “這個季節哪還有河?瞧,這就是河道。”楊家營村村民楊洪欣所說的河道,寬不到2米,半人深淺。沿著這條河道往上走,下午1時30分許,記者終于找到了大沽河的源頭:就是一條一人深的河道,盡頭是一棵大榆樹,河道里不見一滴河水,河床上泥土干裂,沿岸荒草叢生。

    據鎮水利站的工作人員陳善明介紹,這里地勢低洼,一到雨季,雨水都匯流到這里來,而阜山就是個分水嶺,“山北的水匯流到界河,山南的水就是大沽河的源流。”

    大沽河本身就是一條季節性河流,發源地的水源也多來自雨季的降水,陳善明說,“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雨水多,河道里就有河水,直流到下面的小官里莊水庫。但這里的雨季短,地勢匯水面積也有限,雨季過去之后,就是現在這個狀態。”

    原來,青島“母親河”的發源地在一年之中,除了3個月的雨季有水之外,竟有9個月是干涸的,跟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滔滔大河實在難以聯系在一起。

第二站:小官里莊水庫

上游河道斷流嚴重

    大沽河的阜山源頭僅有3個月的匯水期,青島市域內的滔滔河水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繼續往下游方向走。18日下午3時,記者沿著河道,行至阜山鎮東觀莊鎮的小官里莊水庫。

    這一路步行,所能看到的大沽河河道,普遍嚴重斷流,除了極個別地方有零散的水洼之外,絕大面積的河道都長滿了灌木和雜草,而且小官里莊水庫的庫容也非常小。直到小官里莊水庫的下游,大沽河才有清澈歡快的水流。

    在這里,記者遇到了正在果園收蘋果的村民郝戰德。說起眼前這條河,郝戰德感情頗深。“俺家在這兒種了16年果園了,都是用這河里的水澆園,也知道它叫大沽河。”郝戰德把記者領到河邊,撥拉開河邊的矮樹,一片清澈的水流露了出來,一群鴨子在水里悠閑地游來游去。

    郝戰德說,上游的河道斷流厲害,經小官里莊水庫一蓄水,水庫以下的河道里才有了一些明顯的水流。“俺們家挺幸運,就在水庫下邊,每年靠這河水澆出來的蘋果可好了,價錢也比別人家賣得好。”

第三站:城子水庫

大沽河從這里開始奔流

    18日晚在當地借宿時,有村民向記者介紹:“你們該去城子水庫看看,那可是大沽河在招遠市域最大的水庫,上游河道水少、斷流,要不是有城子水庫的大容積蓄水,就沒有大沽河流到青島地界后的滔滔河水。”19日早晨6時,記者奔赴城子水庫。城子水庫處于阜山鎮和畢郭鎮交界處,是招遠市的二級水源地,也是招遠市對大沽河水源保護規劃的重點保護區。

    一進水庫,庫區水面波光粼粼,泄洪大壩極為壯觀。招遠市水政監察大隊的大隊長劉士劍介紹說,城子水庫的總庫容達到4200萬立方米,是大沽河全程流域的第一個中型水庫。“這個水庫是招遠市區80% 的飲用水來源,正處大沽河主河道。”

    從城子水庫往南,大沽河主河道由“歡快”變成了“奔流”,河道寬近百米,水流平緩。記者沿途繼續往南,就到了畢郭鎮。截至發稿時間20日晚,記者已經離開招遠市域,進入萊西市。

    就在記者徒步探訪的同時,開通的wangyuan7272@126.com郵箱收到了許多市民發來的郵件,這些信息對記者下一步的探訪提供了寶貴幫助。目前,該郵箱依然開通,歡迎熱心讀者暢所欲言。

■講述

為了保護大沽河推掉兩億大項目

    “就在去年,一個投資2億多元的項目想要落戶畢郭鎮,考慮到可能對大沽河帶來污染,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項目。”談到大沽河水源地保護,招遠市畢郭鎮副鎮長姜永東說。

    畢郭鎮是招遠市的一個落后鄉鎮,全鎮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五六百萬元。要是這個粉絲蛋白項目上馬,每年至少能給鎮里增加財政收入800萬元。但是考慮到可能帶來的污染,姜永東還是沒有簽字同意。3年多來,因為同樣的原因,該鎮已經拒絕了20多個想要落戶的大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

    一個經濟落后的鎮,面對大項目仍然拒絕,這一切源自一份名為《招遠縣大沽河水源保護及管理暫行規定》的文件。在這份1991年頒布實施的文件中,明確要求大沽河沿岸嚴禁新建石棉制品、電鍍、制革、造紙等各種污染嚴重的企業。文件還規定,在大沽河的重點保護區內,嚴禁新建和擴建粉絲加工項目;在一般保護區內要嚴格控制粉絲的生產規模。

    招遠是龍口粉絲的發源地,以前,畢郭鎮有大大小小的粉絲廠6家。“關閉粉絲廠,相當于砸了幾百人的飯碗,很多村民不理解。但是現在看來,如果那幾家粉絲廠不關門,現在的大沽河不會如此水清沙凈。”主管畢郭鎮的招遠市環保局玲瓏環保所的宋所長說。

    工業都拒絕了,靠什么來養活居民?畢郭鎮給出的答案是高效生態農業。10月19日,記者走進畢郭鎮黑都泊村的蔬菜大棚,一股清新的芹菜香味沁人心脾。“從去年開始,鎮里鼓勵村民發展大棚種植業,每個大棚補貼1000元。”黑都泊村村委書記孫志軍介紹說 ,“我們村水源豐富,特別適合種植芹菜,今年村里引進了和馬家溝芹菜一樣品種的芹菜,在大棚里試種了5畝,全用大沽河水澆灌。”孫志軍估算了一下,一畝地能產一萬兩千多斤芹菜。

    本版文/圖  記者 王媛  楊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母親河 干涸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