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布會后,張業遂準備離開會場。 新華社發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會議議程和人大工作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并對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張業遂介紹,本次會議5日上午開幕,20日上午閉幕,共10項議程。除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還要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監察法草案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并選舉和決定任命國家機構組成人員。
張業遂說,今年大會將一以貫之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大會秘書處新制定的改進會風具體措施。大會期間將舉行14場記者會,繼續設立“部長通道”,首次開啟“代表通道”。20日上午大會閉幕后,新任國務院總理將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提問。
■談修憲
審議和通過憲法修正案
是大會一項重要任務 對憲法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審議和通過憲法修正案,是本次大會一項重要任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張業遂說,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對現行憲法作出適當修改,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
張業遂說,修改憲法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這次修改憲法的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確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做到既順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又遵循憲法法律發展規律,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
■談國防
中國既不“輸入”外國模式
也不“輸出”中國模式 在談到國防預算問題時,他表示,近年來,中國適度加大國防投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彌補過去的投入不足,主要用于更新武器裝備、改善軍人生活待遇和基層部隊訓練生活條件。
“無論從國防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看,還是從人均數額看,中國的國防投入水平都低于世界主要國家。”張業遂表示,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在回應有關“中國向外輸出中國模式”的論調時,張業遂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發展模式,各國都需要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
“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我們不是要推倒重來、搞顛覆替代,而是要堅持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張業遂說,中國愿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希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談稅收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抓緊相關稅法起草工作 張業遂說,經黨中央審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了稅收法定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一是今后開征新稅的,應當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相應的法律;二是對現行的稅收條例修改上升為法律或者廢止的時間作出了安排,力爭在2020年前完成。
他表示,今年,將制定耕地占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資源稅法等,并修改稅收征收管理法。張業遂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督促有關部門抓緊相關稅收法律的起草工作,盡快將相關稅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力爭按時完成改革任務。
■談反腐
國家監察委員會是
中國特色反腐敗工作機構 在談到制定監察法、設立監察委的重大意義時,張業遂說,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國家監督制度的頂層設計,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國家監察委員會就是中國特色的反腐敗工作機構。國家監察委會同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張業遂說,通過制定監察法,實施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對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構建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談法治
2018年將制定或修改
20多部法律 立法工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工作。張業遂介紹,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將制定或修改20多部法律,包括民法典各分編、有關單行稅法等,立法工作計劃將在大會后及時公布。此外,五年立法規劃正在編制,將在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研究論證基礎上,形成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張業遂說,為適應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制定一部新的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
■談環保
用最嚴格的法律制度
保護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張業遂表示,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緊盯環保工作不放松,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審議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努力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據新華社
談外交
絕不會坐視中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在談到中美關系問題時,曾擔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的張業遂說,保持中美關系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雙方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
他說,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兩國貿易體量巨大,存在一些摩擦不足為怪。“中方不想同美方打貿易戰,但絕不會坐視中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張業遂說,中美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分歧是正常的,但這些不同和分歧并不必然導致對抗,“關鍵是雙方要客觀、準確地看待彼此的戰略意圖,把握好兩國關系的發展方向”。
希望朝美關系這個輪子盡快轉起來 在回答朝鮮半島局勢問題時,張業遂說,一段時間以來,朝韓雙方圍繞平昌冬奧會開展對話合作,朝鮮半島形勢出現了緩和。“我們樂見這種積極變化,希望各方能夠抓住有利的機遇,把當前這種緩和態勢延續下去。”
他說,朝美是朝鮮半島問題的主要當事方。如果把朝韓關系和朝美關系比作兩個輪子的話,中方希望朝韓關系這個輪子繼續轉下去,也希望朝美關系這個輪子盡快轉起來。“我們希望看到朝美盡早對話。”
張業遂表示,中方將繼續和有關各方保持密切溝通,進一步加大勸和促談力度,力爭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編輯: 劉曉明]
相關專題:
2018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