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2017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香格里拉大飯店隆重開幕。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報道
半島都市報11月7日訊 11月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主辦,以“新動能、新制造、新經濟”為主題的“2017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香格里拉大飯店隆重開幕,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多個省份約300位互聯網和制造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出席會議。青島市有關部門和企業300多人參與大會各項交流對接活動。
青島市政府副市長閆希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致辭并發表開幕演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對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通過的《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進行了解讀,他表示,總體目標是構建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到2020年要支持建設一批跨行業、跨領域、國家先進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構建一批企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30萬的工業APP,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要形成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的培育工程和百萬企業上云。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集中簽約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青島市政府三方簽訂《部省市協同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合作備忘錄》,青島因此成為工信部《中國軟件名城管理辦法》發布后全國首個“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城市。此外,青島市政府與博世公司的戰略合作,工信部、海爾、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共建的中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等一批合作項目集中簽約。閆希軍副市長、謝少鋒司長為中德先進制造創新服務平臺、智能制造國際培訓中心、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中德生態園等重點項目揭牌,標志著中德兩國在互聯網工業領域的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隨后,大會進入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弗勞恩霍夫協會IPK所副所長霍爾格·科爾,羅克韋爾亞太區總裁包崇侃等專家學者和商界領袖分別以“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全生態,第三極——海爾COSMOPlat平臺的探索與實踐”“工業4.0現狀與展望”“建互聯企業 實現智能制造”為題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本屆大會為期兩天,共設置了主題演講、主題報告、平行論壇、項目簽約等板塊,這是本市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記者采訪獲悉,在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驅動下,全球生產力也正在經歷一次質的飛躍,在這個進程中,青島市委市政府和廣大企業以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引領,以爭創全國互聯網領軍城市為目標,加快打造由五個行業領先的互聯網工業平臺、50家智能工廠和互聯網工廠、500條自動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構成的互聯網工業發展示范體系,積極探索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青島模式。
聲音 李培根院士—— 數據驅動對企業非常重要 “數字雙胞胎”你聽說過嗎?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解釋說,就是對于任何一個物理的東西,同時要有一個數字的孿生體,或者任何物理的東西要有一個數字映射在計算機、網絡里面,所以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所有的物、資源都有數字雙胞胎,制作的全過程需要數據驅動、數據透明,這個非常重要。
他重點提到了聚焦數據的話題。他認為,數據與互聯是基礎。現在物聯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包括消費品的物聯、工業產品之間的物聯,還有設備之間的物聯,當然也包括設備和人之間的互聯。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講,物聯網在企業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而物聯網是一定要結合大數據分析的。
李培根特別稱贊了海爾在數據利用方面的創新。海爾在數字生態系統有很多考慮,包括他們推出的COSMO平臺,今年海爾又發布了工業大規模定制白皮書,強調協同設計、定制模式將用戶的碎片化進行整合,這也是企業生態的一部分,這些東西靠的就是數據。
“智能制造當然是方向,但是數據和互聯是基礎。企業的一切活動要盡可能強調數據驅動,大數據下的知識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未來數據學習,我希望大家也要關注這一點,中國工程院現也在做人工智能引領下的智能制造規劃。”李培根說。
譚建榮院士—— 用智能的技術解決制造問題 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人工智能如何與制造業相結合?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認為,最近一些制造企業下行,實際上生產出來的產品跟市場的需求是不對路的。對路了就賣掉了,所以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從事制造業研究的科技人員在不同的層面都面臨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就是如何提升我們國家制造業的水平和層次。
在他看來,美國先進制造計劃、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都是智能制造,現在企業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大家的理解不一樣,眾說紛紜,他覺得智能制造就是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是用智能的技術解決制造的問題。哪些智能技術在制造業用呢?他認為以知識庫和知識工程為中心,包括知識的感知、交互,最后達到自學習、自決策的過程。現在國務院和科技部要啟動新一代人工智能,中國人工智能2.0的智能制造成為人工智能2.0的一個重要應用,人工智能2.0應用重要領域就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
成果 青島成“中國軟件名城” 創建試點城市 在會上,《部省市協同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舉行。部省市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青島市“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正式進入試點階段,成為新辦法發布后全國首個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城市,這是青島市軟件產業發展的新起點,具有里程碑意義,將為青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匯聚更多的資源,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下一步,青島市將以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為契機,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發展互聯網工業為重要著力點,強化“三中心一基地”空間支撐,通過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城市全域范圍的滲透性、融合性效應,促進創新體系更加完備,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名品、名企、名人、名園、名展加快培育,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體系,把青島建設成為發展環境優越、優勢特色突出、產業質量效益顯著、產業和城市生態融合發展的中國軟件名城,形成輻射東部、拓展全國的良好格局。
中德智能制造 創新中心落戶青島 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海爾集團、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中德生態園共建的中國首個“中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等一批合作項目集中簽約,中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國際培訓中心、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園區等重點項目揭牌,標志著中德兩國在互聯網工業領域的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生產設備和結構技術研究所(IPK)副所長霍爾格·科爾表示,在中國實現規模化的制造,德國有技術的專長,中國有快速落實的能力,“我們非常高興和青島簽署一個新的合作協議,和海爾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這讓我們倍感振奮,相信通過這種合作我們大有可為,能夠進一步推動在青島、山東乃至中國各地創新和智能制造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