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齊魯好家風 德潤百姓心

2017-10-14 10:46   來源: 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翻開歷史厚重的書頁,“國”和“家”緊密相連。以“儒風”為內核的齊魯家風文化,數(shù)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世家:

  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孔子開創(chuàng)了長盛不衰的儒家學派,被后世尊為“圣人”。

  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2500年來,孔氏家族依舊恪守著學詩學禮的祖訓,詩禮傳家的門風,禮門義路的家規(guī)。一部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頒布的《祖訓箴規(guī)》,被孔姓族系尊為“圣典”。在漫長歷史演進中,孔氏祖訓箴規(guī)塑造出了族人溫文儒雅、質樸正直的品格,也塑造了孔氏族人崇德尚勤、廉潔禮讓的風尚。孔氏祖訓也積淀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tǒng),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我們今天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涵養(yǎng)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臨沂瑯琊王氏:

  信德孝悌讓,家訓代代傳

  瑯琊王氏故里位于今臨沂市區(qū)北13公里處,屬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代表人物王祥(185年—269年),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

  “信、德、孝、悌、讓”。王氏家訓留給后世子孫的是以孝為先,立德為本,注重誠信、謙和禮讓的道德人格,培養(yǎng)和睦友愛的待人態(tài)度,講求重義輕利的為人處世之道,這對后人律己、教子、涵養(yǎng)正氣、廉潔從政等,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尤其是“言行可覆”“推美引過”和“臨財莫過乎讓”等內容,蘊含著忠誠、責任、擔當、廉潔等高尚的美德理念,值得后人繼承和發(fā)揚光大。

  桓臺新城王氏:

  忠勤報國鑄家魂

  新城王氏家規(guī),自四世祖王重光首倡“道義讀書”理念,五世祖王之垣定下家規(guī),之后到王象晉、王漁洋,歷代不斷完善充實。

  新城王氏家規(guī)內容豐富,自成體系,而且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豐富完善,與時俱進,凝聚著新城王氏宗族,形成了整個家族成員善良勤儉,敦宗睦族,讀書力學,見賢思齊,忠勤報國,潔己愛民等良好的家風,對后世仍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鑒作用。

  鄒城孟氏:

  三遷擇芳鄰,七篇矩天下

  傳家世守三遷訓,七篇貽矩報國常。鄒城孟氏秉承《孟子七篇》《三遷志》智慧,牢記孝親、修身、持家、處世、報國的諄諄教誨,以書為訓,形成了詩禮傳家的圣賢家風,一代代孟氏后裔,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變遷中,也無論在怎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下,他們都時刻銘記祖先的教誨,為孟氏家族崇德重教、弘揚儒道的家風流傳作出貢獻。

  孟子,戰(zhàn)國時期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3歲喪父后,孟母克勤克儉,含辛茹苦,數(shù)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對孟子教育,“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的佳話代代相傳。

  滕州蓋村王氏:

  居官清廉為民本分

  滕州市濱湖鎮(zhèn)蓋村王氏,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滕。王氏家規(guī)家訓先有草譜傳世,清道光七年(1827年)首次刊印。后經族人系統(tǒng)整理,形成王氏完整的家規(guī)《族訓卮言》,主要內容包括守政策、睦親鄰、勤職業(yè)、尚儉約、戒不孝等。其要義是“居官則清正廉潔,為民則恪守本分”,這既是對王氏祖先良好品行的總結與傳承,也是對后人行為規(guī)范的諄諄教誨。

  其家族代表人物王東槐(1801年-1852年),進士,曾任江西道御史、戶科給事中、內閣侍讀學士。被咸豐尊稱為“帝師”。

  本報記者整理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