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沙子口有位101歲老人 三餐準時吃喜歡遛彎兒

2016-10-02 10:5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兒媳婦照顧老人吃飯,家人的悉心照顧也是老人長壽的原因。



  半島記者 李曉哲 李峰

  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的北龍口村,有一位101歲老人叫胡維詵,大家都視他為老壽星,非常敬重他。老人年輕時曾經為抗日部隊送過糧食,現在跟小兒子生活。胡維詵的長壽秘訣要總結起來可有很多:他三餐定時,到點就會督促家里人開飯;他心態好,現在還能記得經常到家里看他的人;老人生活的村子民風也很淳樸,環境很好,他有時候還會趁家人看不緊偷偷跑出去遛彎兒……老人的故事能說很多,讓我們從頭慢慢來。

  血壓比很多年輕人都標準

  見到胡維詵,記者驚呆了:眼前這位老人儼然就是一位老壽星,他耳垂很大,據說前些年耳垂更加飽滿,更像傳說中老壽星的形象。老人身體很硬朗,小兒子胡孝柱說,前一天剛給老人量的血壓,70/110,非常健康,比很多年輕人的血壓都標準。另一件事情說明老人身體棒的,是他前段時間經歷過的一次意外。由于天氣熱,胡孝柱會給老父親洗澡。在穿衣服的時候,由于地上有水太滑了,老人一下摔倒了,扶都扶不及,頭上一下破了道口子。胡孝柱特別擔心父親的身體,但是父親站起來跟沒事兒一樣,說自己沒事,并且傷口三天就長死了,比一般人都快,現在行動如常。“這要是換一般的老人非得骨折不行,別說100多歲了,就是五六十歲的老人,骨質疏松摔一跤可能就骨折,但老爺子沒事兒。”不過那次以后胡孝柱也更加悉心照料父親。

  跟記者前去的,還有村里的干部,胡維詵一下就記起了經常來看他的村干部,還很熱情地交流。三年前老人患過一次輕度中風,現在說話不是特別清楚,由于經常去看老人,兩人交流完全不成問題,記者跟老人的一些溝通還需要他“翻譯”。

  雷打不動到點兒吃飯

  要說老人的長壽秘籍,胡孝柱說最大的一點就是生活規律。“簡直太規律了,吃飯點兒幾乎都不差半小時。”胡孝柱介紹,每天早上7:00~7:30之間,是老人的起床時間,起床后簡單地洗漱,很快就開始吃早飯;中午飯必須趕在12:00之前開始吃;晚飯則一般會在5:30~6:00之間開飯。“有時候我們的飯還在做,但是俺爹吃飯的點兒到了,他還會催促,說快吃飯吧。”

  吃飯的確對老人很重要,胡孝柱說,只要一頓飯老人不吃,就能明顯感覺身體不吃勁兒。至于吃什么,老人不講究,不挑食,跟著家人一起吃。比如說早飯,能吃上一碗面條加一個雞蛋,胡孝柱說飯量跟自己差不多。但是老人吃飯從來不吃到很飽,到了量了再好的飯菜也不吃了。

  由此可見老人是個“很有數”的人。胡維詵從十四五歲開始下地干活,一直干到83歲那年。“俺爹83歲之前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種地也特別賣力氣,因為家里有七個孩子要養活,不勤快點兒掙不出吃的來,一直干到83歲還下地。我記得特別清楚,83歲那年,俺爹有一天說‘我不能下地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下過地。”

  孩子孝順無心事

  當然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也是老人長壽的一大原因。兒女照顧很重要,而“好兒子不如好兒媳”,胡孝柱對老父親照顧得就很到位了,但是他說自己平常也上班,所以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許建的身上,多虧了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而許建則更加謙虛,“我們也沒做什么,都是老人身體好,脾氣好,什么事兒也不放心上,才能長壽。”

  今年嶗山沙子口舉行鲅魚節,主題是“孝”,而胡維詵一家的孝道故事讓他們成為鲅魚節的一個典型,很多媒體到他們家采訪,孩子們還給老人送來了一條大鲅魚,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也是因為家里的孝道,他們家經常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客人拜訪,胡維詵老人已經成了一個名人。

  此外,胡維詵還喜歡出門遛彎。中風前,每天老人都要出門,繞著村子逛一大圈,跟村里人說說話,村里有一個大橋,老人每次都會在橋上待一會兒,這也成為當地人心目中的一道風景。據說老人95歲的時候,還拄著拐棍去爬山,村里人都相當佩服他。

  “現在有時候看不好他還是會偷偷溜出去遛彎兒,但俺爹有時候在外面待時間長了會失禁,也怕出啥意外,所以就很少讓他出門了。”

  長壽秘訣

  1 三餐定時,從不吃太飽

  2 心態好,記得常到家里看他的人

  3 村子民風淳樸環境好

  4 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

  5 閑暇時常遛彎兒

  ■故事 曾給抗日部隊送過糧食

  胡孝柱說,老人的一生其實平平淡淡,“這就是咱老百姓過日子最大的愿望了。”但是在100多年的人生中,老人也是苦過來的,經歷過不同的時期,所以最能感觸現如今的生活美好。他現在還是會經常說起共產黨好,現在的生活好。

  村里曾建起當時青島最早的一批小學,胡維詵當時還年輕,大家伙聚集在小學校里,聽了當時的青島市長沈鴻烈給大家講的課。“俺爹經常跟我們說起那時候的事情。當時沈鴻烈說,大家不要都種地瓜了,要種果樹,因為種果樹掙的錢比種地瓜多多了。”也是從那時起,胡維詵跟村里人一起開始種梨樹,龍口梨曾經在青島火過一段時間。

  據說,日本侵略者占領青島期間,胡維詵幫嶗山里的親戚挑了一擔子櫻桃到市區賣,剛進城就被日本兵給搶了,日本兵非但不給錢,還把他打了一頓,差點兒沒能回來。后來在嶗山一帶活躍著抗日部隊,胡維詵就偷偷地去給抗日部隊送糧食,“我們也是后來知道的,有一回俺爹帶著我去華嚴寺玩兒,說當時抗日部隊就在華嚴寺駐扎,他們給送糧食,不敢走大路,就從嶗山里面抄山路繞遠道送過來,很不容易。”

  胡維詵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也讓胡孝柱感到很遺憾。“以前的時候,俺爹說話還很清楚,他就會經常說過去的事情。但是說幾遍我們小輩兒就聽煩了,也就不往心里裝了。但現在想想,能記下來的老人的故事還真不多,可惜了。”

  如今的生活的確好了。政府每個月會給老人可觀的退休金,還有百歲老人補貼,逢年過節也有過節費,經濟不成問題。現在老人五世同堂,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沙子口 101歲老人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