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青島市申報的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獲批國家級海洋公園,這標志著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正式建立。這是青島市繼2014年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獲批后的第二處國家級海洋公園,也是全國最大的半封閉海灣國家級海洋公園。9月6日,記者使用無人機,航拍新成立的海洋公園的寬闊麗景。
記者從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位于膠州灣中北部,主要保護對象是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內的灣北部濕地與大沽河口濕地,包括其面積及環境質量。總面積20011公頃,劃分三大功能區,包括5585公頃的重點保護區、3116公頃的生態與資源恢復區以及11310公頃的適度利用區三個功能區。其中,重點保護區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7.91%,主要為海域,位于紅島以西,自宿流前至紅石崖,包括大沽河口及洋河口濕地的核心區域。
記者沿著雙積公路,一路向南,就到了大沽河入海口,河流從北及南,河面逐漸開闊。這里草翠水清,蘆葦繁茂,分布著大片的草灘,形成綠色連廊。空中白色的水鳥掠過,秀麗風光讓人流連忘返。膠州海洋與漁業局海域環保站就位于附近,站長高光告訴記者:“膠州灣海洋濕地主要分布在城陽和膠州區域,其中城陽占到30%,膠州達到70% 。近年來濕地鳥類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珍稀鳥類。”膠州海域濕地主要分布在大沽河入海口周圍以及桃園河附近,還有一些在膠州灣沿岸。從調查看,在膠州濕地周圍生活的鳥類品種現已達到了三四十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和東方白鸛,還有白琵鷺、大天鵝、白額雁等10多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介紹,膠州灣海洋公園內包括淺海濕地、潮間帶濕地、潮上帶濕地、河口濕地以及人工濕地(養殖池、鹽田)等多種濕地類型,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價值較高;海洋公園海域營養條件良好、基礎餌料豐富,是多種經濟魚類、蝦蟹類和頭足類重要的產卵、索餌和育幼場所。此外,膠州灣海洋公園還是過境亞太地區太平洋西岸遷徙候鳥中途停歇、補充能量的重要“驛站”。
“青島正加快建設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其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管理在全國一直處于領先位置,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的獲批建立,最直觀的效益就是將膠州灣的濕地保護起來,并進行合理化規劃。”曾參與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申報工作的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任一平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同時,他認為,做好膠州灣相關區域功能設計,更好地發揮這一寶貴的海灣資源優勢,將其打造成為最美海灣,能夠提升青島市海灣“顏值”,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形象。
關于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的保護和利用,專家還表示,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建立海洋公園管理制度、實行膠州灣跨區域跨行業綜合執法等,統籌協調城市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規劃、開發利用規劃,實現膠州灣海陸全域統籌規劃。
文/圖 記者 丁一 魏軍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