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廟小學的一年級孩子們正在上課。
■開欄的話
或許你正厭倦了城市的車水馬龍、霓虹閃耀,習慣于朝九晚五、衣食無憂;卻不知道,同一輪明月所照的地方,還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很難走出大山,走出貧困。他們的夢想很小,卻難以實現。今年,國家再次提出了大力支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的政策。為了更好地發揮報紙的新聞報道優勢,讓受困群體及時得到幫扶,也為了給熱衷公益的團體、愛心人士,精準地找到所需要幫扶的目標,本報“半島公益”工作室應運而生。近日,“半島公益”工作室首次發起——為山區的孩子筑起“微夢想”的公益活動。首站將走進臨沂市蘭陵縣貧困山區,為那里留守孩子們的暑期圓一個“農家書屋”夢。
半島公益,以新聞傳遞正能量!公益熱線:80889397。前200名關注“半島公益”公眾號并轉發公益內容的愛心讀者,均可獲得由如是書店及漁碼頭海鮮舫提供的“超文藝范兒”禮品。
隨著農村越來越多的人離鄉進城打工,農村無人照看的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暑假一到,農村孩子因沒有像城里孩子那樣的各種特長班和輔導班充實自己,無人托管、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缺乏,為農村孩子的安全帶來了諸多隱患。
大眾報業集團派駐臨沂市蘭陵縣的第一書記工作組一共3人,分別掛職尚巖鎮的楊套、葛村、棗莊三個省內極貧村。位于尚巖鎮西北的葛村與棗莊兩個山村,貧困戶和留守兒童較多。
根據2014年的數據,葛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247戶,占比65%;棗莊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貧困戶占全村總戶數的56%,其中60歲以上的貧困戶70戶,占比70%。兩村現有小學及學前適齡兒童約300余人,大部分就讀于附近的大廟小學,留守兒童的占比在20%左右。
13歲的杜紅蘭和4歲的妹妹杜翠蘭是村里的留守兒童,父母在城里打工跑運輸,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姐妹倆與奶奶朱保美一起生活。“每年放假后,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奶奶干農活和照看妹妹,但我更希望有自己的讀書時間,能豐富知識,讓這個暑假過得有意義。”杜紅蘭告訴記者,她和村里很多小伙伴一樣,從小沒有一本課外書。
記者了解到,這些留守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全靠爺爺奶奶撫養、教育,有些甚至全靠曾祖父母照顧。因為常年勞作,這些老人晚年大多都已體弱多病,加之沒有什么文化,卻還要承擔著撫養、照顧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重任,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上,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因為缺乏閱覽室、農村書屋等相關文化設施,學生們的假期生活較為單一,孩子們非常期盼能像城里孩子一樣,課余時間可以去圖書館借閱各類課外書籍,開拓視野豐富見識。”省派第一書記、半島都市報社副社長楊國祥告訴記者。同時,該村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村民農業技能也比較單一,視野狹窄,急盼能夠提供一些農業技術方面的書籍,幫助提高農業技能,開拓視野。
為了讓山區的孩子了解山外的世界,度過一個充實的暑假,“半島公益”工作室聯合青島市慈善總會、小小力愛心基金聯合發起了“我的微夢想”·為山區孩子捐建公益圖書室活動。通過發動城市孩子捐贈自己多余的圖書,豐富農村孩子的閱讀生活,同時也培養城市孩子的愛心與責任。此外,將舊書資源再循環利用,既不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又大大節省了購買新書的成本。首次活動將為葛村、棗莊兩個村的孩子圓一個“農家書屋”夢。
大廈巍然,梁椽共舉。送出一本好書,打開一扇亮窗。為了讓更多農村孩子多讀好書,我們殷切期待著您的參與。本次活動捐助的書籍,將由“小小力”愛心基金承擔全部運費,歡迎更多的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加入到捐助活動中。
捐贈范圍:只接受課外讀物、工具書、書架(不接受舊衣物等物資)。捐助要求:(一)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各類讀物,要求書本干凈整潔無破損;(二)適合發展農村科技的讀物,捐贈超過五本100頁以上的科普文獻類書籍,還可以獲得愛心企業漁碼頭海鮮舫提供的魚撈面一份。捐書熱線:80889397。捐書地點:市南區南京路110號半島都市報社一樓大廳;莒縣路1-1小城書店;安徽路16號嘉木美術館;云霄路22-24號漁碼頭海鮮舫;嶗山區銀川東路3號國信體育場如是書店。捐書日期:6月26日至6月30日。文/圖 本報記者 王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