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海寧
“房價能升、能穩,但不能降。”對于市場上“降房價”的呼聲,一開發商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開發商想降房價但自己說了不算數”的窘境:“房價是不會主動降的,各利益相關方都不允許這么干。”該負責人坦言,即便開發商想降房價有時也會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對。(2月27日《華夏時報》)
不可否認,房地產“捆綁”了多方利益。由于很多地方的財政收入高度依賴于土地出讓金收入和房地產稅費收入,再加上房地產對地方GDP貢獻較大,所以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降房價”。盡管如此,如果開發商想降房價,其實誰都擋不住。
從政策層面來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去庫存”的表述中也提出“鼓勵適當降低商品房的價格”。
如果從政策導向到市場趨勢都支持降房價,地方政府未必會阻攔開發商降房價。這是因為,只有降房價,三四線城市的居民和農民工才能買得起房,才能加快去庫存,讓房地產市場早日進入良性開發軌道,土地才能重新賣出去,地方財政才能增加收入。那么,開發商在什么情況下才會主動降價呢?其一,政策不救市;其二,市場復蘇無望;其三,開發商面臨生存危機;其四,政府以實際行動鼓勵降房價。現在的問題是,由于各級政府在積極救市,信貸、稅收、公積金、購房補貼等救市政策不斷出臺,開發商不太可能主動降價。此外,開發商變相降房價的手段有很多,比如買房送裝修、送家電、送物業費甚至履行買房合同后直接返錢。
開發商所說的“降房價有時政府會反對”的確是一種事實,但在很多人呼吁“降房價”的語境下,開發商說這句話或許也有另外一層意思,即把不能降房價的“臟水”潑給地方政府。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m.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