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秋冬季節,都是蘋果大量上市的時候。島城市場上的蘋果來自哪里,都有哪些品種?說到價格,除了“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蘋什么”也占有一席之地。與往年相比,今年蘋果價格有什么變化?記者進行了探訪。
蘋果大豐收價格減半 “今年的蘋果產量比去年要好,正由于產量增大,價格相對便宜了不少。”在平度市舊店鎮西王埠后村果園旁,38歲的果農王收財說,這幾年,舊店的蘋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加上優良的品種和一年比一年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產量自然會增加。發貨價格上,前段時間每斤均價2元左右,現在每斤1.5元左右,而去年每斤均價3.5元,今年價格整體上減少了約一半。
舊店素有 “中國優質蘋果基地鄉鎮”之稱,目前,全鎮有近八成的農戶種植果園,一半以上的蘋果銷往了南方等地。“今年雨水少,蘋果含糖量提高,并且晴天數量增多,光照好,所以今年蘋果品質提高了不少,個頭大,上色好,口感更加甘甜清脆。”王收財說,蘋果品質好,自然比較好賣。他一共種了兩畝蘋果,現在基本上銷售一空,今年的純收益在2萬元以上,是近幾年當中收益比較好的。
隨后記者又來到萊西市河頭店鎮東大寨村,果園里鮮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從周邊城市趕來的市民,看到大大小小的枝頭上掛滿紅彤彤的大蘋果,都會忍不住順手摘下一個,稍稍擦拭一番后,便一口咬了下去。果農李春江告訴記者,從他記事起,家里就有幾畝蘋果園,一直延續了下來,開始蘋果的品種比較單一,后來當地政府不斷引進多個品種,目前主要種植紅富士這個品種。
萊西河頭店鎮政府工作人員說,東大寨村蘋果栽種已經有上百年歷史,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果園。每年10月中下旬,這里總會迎來四面八方的采摘游客。當地共有23座小型水庫,是膠東半島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盡管今年干旱少雨,這里的蘋果還是獲得大豐收。
紅富士蘋果占市場主流 在城陽瓜果批發市場,記者走了一圈發現,多數蘋果商販都是幾個品種搭配起來銷售,而紅富士蘋果總是放在最惹眼的位置。“賣得最多的是金帥和紅富士,尤以紅富士居多。”商販劉永光說,批發價格上,金帥要比紅富士便宜,小個金帥每斤1.2元,大個的1.5元,紅富士小個1.8元,大個2元。整體上這個價格要比去年低了約一半。“種植蘋果的農戶多了,加上今年蘋果大豐收,同時出口的少了。”說起降價的原因劉永光說,他的攤位一天的銷售量在500斤左右。
在另一處攤位前,來自新疆的阿克蘇蘋果吸引不少市民光顧。與其他蘋果多是散裝不同,阿克蘇蘋果都是禮盒包裝。“一箱20斤,售價是50元,平均每斤7.5元。”攤主說,這種蘋果最大的特點是冰糖心,果肉脆、甜度高,由于價格較高,多作為禮盒出售,數量很少。“現在,主要的幾種時令水果分別是蘋果、橘子和柚子。”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于今年蘋果價格便宜,在幾種水果中交易量最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日交易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現在蘋果價格低,部分果農不急于出手,而是將鮮果送入冷庫,可以儲存一年多而不變質。”平度一位果農說,存起來的蘋果等到元旦或春節前后,再拿出來賣的話,價格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本地貨”占據大半市場 市場管理人員說,城陽瓜果批發市場蘋果日均交易量達200噸,約占全市蘋果交易量的一半。這里銷售的蘋果多來自島城本地和煙臺,份額上約各占一半,其中本地主要集中在平度和萊西,如平度的舊店、萊西的南墅和北墅等地。
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每年五一前后,蘋果開始上市,最早的品種有嘎啦,主要來自陜西和山西,但數量較少;十一前后,蘋果開始大量上市,目前主要品種是紅富士和金帥,主要來自煙臺和青島的萊西和平度。“最近,來自新疆的阿克蘇蘋果開始‘抬頭’,主要作為精品水果出售,預計到元旦才能進入大流。”管理人員說。
“由于地區差價和本地蘋果產量不斷增加,煙臺蘋果進青的量在減少。”市農委果茶站站長李曉東說,本地蘋果產量大,而且品質不錯,進入青島市場占去了一半以上。而且連年來,許多南方等外地商販也瞄準了青島的品牌蘋果,“本地貨”市場越來越大。
青島蘋果的發展路 “青島的蘋果產地主要在平度和萊西,面積達30多萬畝。”市農委果茶站李站長說,而整個青島蘋果的種植面積達到了48萬畝,去年青島蘋果年產量達到了54萬噸,今年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
李站長說,山東半島自明清時期就開始栽培蘋果。青島近郊嶗山1915年從日本引進國光、紅玉等蘋果品種苗木300株試栽觀察。1929年,在嶗山地區結合培訓技術隊伍,開始西洋蘋果的推廣栽培。
1982年之后,果園總面積急速增長,蘋果栽培的品種主要有國光、紅星、紅玉、金帥、秋花皮等,面積約20萬畝。從1999年起,青島適當壓縮蘋果晚熟品種面積,新栽植嘎啦、藤牧一號等早熟品種。
2008年,市農委果茶站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在國內首次從意大利引進6個蘋果自根砧苗木品種定植示范。預計今后3-5年內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模式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蘋果 “從小國光到紅富士,蘋果的品種也隨著時代發生變化。”市農委一位果樹專家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主要吃的蘋果品種有小國光、金帥、紅星、紅玉、印度、青香蕉,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則換成了紅富士、嘎啦、喬納金、藤牧一號等。如今原來的老品種還在,只不過數量減少,市面上不多見罷了,這主要是由于品種不斷更新,以及人們求新求異的想法造成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吃的蘋果不僅要求口感好,還在乎形狀好看、個頭大。”從事水果銷售14年的劉永光說,以紅富士為例,以前的紅富士蘋果以條紋紅為主,現在換成多是整片紅,看上去更鮮艷,而且新品種的個頭也越來越大。一些老品種如小國光,由于市面上非常少,如今反而成了稀罕物,價格也從十幾年前的每斤不足1元,上漲到現在的每斤3.5元左右。
寓意平安禮物必備 “賣蘋果嘍……”城陽43歲的李女士說,小時候,到了初冬,每次聽到這樣的叫賣聲,自己就拖著母親趕緊往大街上跑。那時候盡管生活不富裕,但母親總會買上
一筐蘋果,回家后藏在麥粒堆里,主要是防止孩子們偷吃。每次吃的時候,母親就會一番搗騰,選出有硬傷或是有腐斑的蘋果先吃,完好的繼續留下來,于是一筐蘋果能吃上一個冬天。到了來年開春,留下的多半爛掉,甚至有些干癟。
“在我們這里,蘋果還寓意‘平安’。”李女士說,記憶中,遇到老人生病,或者春節走親訪友,蘋果便是最主要的禮物。每次走親戚往往要帶上6個或是8個蘋果,必須是雙數,單數則不吉利,回來的時候,親戚通常留下兩個蘋果,作為回禮則換成兩個橘子。“母親每次要拿蘋果送人,我就會哭個不停,而這一招總是見效,母親于是就會放回去兩個。”李女士笑著說。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