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晚,拜泉路22號樓的居民回家時發現找不到門了。整個單元門被如山的雜物封得嚴嚴實實。原來,住在該樓的一位83歲老人拾荒成癮,雜物堆滿了整間屋子,進屋都得一路攀爬。8日下午,在家人、社區、街道反復勸說下,老人終于同意清理雜物。初步統計,老人屋內所有的雜物總重超20噸,小區物業找來20人隊伍協助清理,預計將于10日上午完成。
晚上回家,門“不見了”
8日晚10時許,市民王先生向本報反映了這一“奇觀”。據王先生稱,當時他正準備回家,結果在拜泉路上發現22號樓“沒了”。“我們這邊晚上照明不大好,這個22號樓正好在3個樓座最中間,我從院門口拐進來一看,3個樓變成了2個樓,中間一個門直接被廢品堆封死了。”
記者當晚來到該單元樓看到,居民樓北側單元門前堆了一座數米高的廢品山,廢品山從零樓一直堆積到2樓窗戶處,通往單元門的過道上也全部堆滿廢品,破衣爛衫、鍋碗瓢盆應有盡有。所幸,該樓南側還有一個出入口,居民仍可以進出。
老人攢廢品成“習慣”
一位居民見記者拍照,掩著口鼻向記者抱怨,稱這些廢品全是從該樓一戶老人家里清理出來的。據該居民介紹,老人80多歲了,拾荒成癮,每天早上出門撿拾雜物廢品,然后堆放在家里。長年累積下來,老人家里堆的滿滿當當,外人根本就進不去。
據海倫路街道辦事處城管科楊科長介紹,這位老人一直嗜好撿拾廢品堆放家中,廢品堆積如山,室內難以下腳,氣味四散難聞,嚴重影響了樓上鄰居們的正常生活。近年來,街道城管科、社區及物業公司針對群眾反映的情況,多次上門耐心地做老人思想工作,期間也取得了徐大爺的理解,配合街道進行過多次清理,但因其習慣難改,收藏廢品現象一度出現反彈。
20人隊伍一天清了一半
據介紹,“創衛”復審迎檢以來,海倫路街道的工作人員又多次上門與徐大爺及其兒子進行了反復交流溝通。8日上午,經過多方面多次耐心勸說,老人終于同意清理雜物。然而當保潔人員開工后才發現,老人收集的雜物數量之多遠超他們想象。為了盡快清理,工作人員將雜物從走廊窗戶扔到樓下,小半天功夫,樓下廢品已經堆成了山,將單元門牢牢封死。
9日上午,據直接負責清理工作的小區物業負責人于經理介紹,他們組織了一個約20人的清理隊伍,從8日中午開始集中清理,目前清理出的雜物近10噸重,這只是其中的一半。本報記者 景毅
■專家
可能是器質性精神障礙表現
“老人精神不大好,他們家里人也很頭疼,這么多年鄰居我們也很了解,老人精神頭好的時候,我們勸他他也聽,但第二天還是會往家里撿東西。”一位鄰居說,希望這次清理工作能保持的時間長一些。
據老人的老伴透露,老人精神方面確實不太好,偶爾還會出門以后不回家,多虧孩子們都很孝順,發現異常后趕緊找,沒讓老伴出過什么危險。對此,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孟祥軍分析,老人的行為應該是一種器質性精神障礙或者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表現。 本報記者 景毅
十多年來拾荒成癮,之前還清理過兩次
雜物成山距房頂僅一尺
沒法走動只能靠爬
9日上午,記者來到老人家中,此時老人正在臥室里收拾東西,老伴則在廚房給他準備早飯。記者看到,盡管樓下的廢品已經堆成了山,但老人屋里仍有大量雜物,客廳、臥室甚至連廚房里都堆放著雜物,屋內氣味相當難聞。
據了解,老人姓徐,今年83歲了。徐大爺有些耳背,聽不清記者的詢問,應了兩聲后回到臥室繼續收拾東西。“這個還要嗎,這個留著吧?”老人每往外清理一件東西都征求一下老伴的意見,老伴則一直擺手,示意他統統不要了。
據徐大爺老伴張大娘介紹,老人自十多年前因為種種原因有了往家里撿東西的習慣,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出門,看到什么都往家里撿,時間長了,家里被這些雜物填的滿滿當當,家里人因為這件事沒少勸他,兒子還專門花錢找人清理過兩次,但每次清理完沒過多久,他又一點點攢起來了。據海倫路社區居委會趙主任介紹,老人家里雜物最多時,雜物堆距離房頂只有一尺的空間,老人在屋里走動都得一路攀爬越過這些雜物堆。 文/本報記者 景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