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7月6日訊 (記者 王富軍 通訊員 王勝喆 王帥) 在平邑縣白彥鎮(zhèn)燕嶺村,經(jīng)常可以看到燕克華推著患有半身不遂的老伴遛彎。五年來,不論寒暑,為了讓老伴更好地恢復(fù),每天8個小時推著老伴遛彎成了燕克華的“必修課”。這位樸實的農(nóng)村老漢,用長年不懈的付出、用無怨無悔的堅守詮釋著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患難與共。“你聽,大喇叭里又放戲曲了,多好聽……”雖然老伴半身不遂之后,語言表達能力受到了影響。但在每天遛彎的時候,燕克華總喜歡跟老伴說著話。今年78歲的燕克華,5年多來,每天都要做同樣一件看似簡單枯燥的工作:用輪椅推著老伴在大街小巷遛彎。輪椅的背后掛著一個馬扎和一個袋子,累了停下來的時候,燕克華會用小勺一口一口地慢慢給老伴喂水,等老伴搖頭示意不再喝的時候,又用毛巾給她擦拭嘴角……
燕克華的老伴劉士英今年73歲,夫妻兩人勤勞肯干,育有一子三女。2010年秋收時,厄運降臨到這個幸福的家庭——— 劉士英在干農(nóng)活時突發(fā)心血管疾病。燕克華不惜花光家里的積蓄,帶著妻子四處求醫(yī),光醫(yī)藥費就花了18000多元。經(jīng)過燕克華半年多精心照料和悉心陪伴,老伴病情雖有好轉(zhuǎn),但從此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遺癥。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到燕克華一人的肩頭,原本什么家務(wù)都不必理會也不怎么會干的他,現(xiàn)在從東忙到西,從早忙到晚,洗衣、做飯、端水、端尿。
為了讓老伴恢復(fù)得更快,燕克華開始推著老伴到外面轉(zhuǎn)悠轉(zhuǎn)悠,聽聽東鄰西舍的家長里短,看看村里村外四季的風景。這一推就是5年,因為這個,燕克華可沒少吃苦頭,用輪椅推著她在村里大街小巷遛彎,經(jīng)常走上七八個小時,輪椅用壞了兩輛,膠鞋穿壞了幾十雙。燕克華畢竟也是快80的人了,每天回到家里腰酸腿疼,夏天還好,冬天雙手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裂出一道道的口子。
燕克華的付出沒有白費,老伴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zhuǎn),從最初的一句話也不會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說出渴、餓等簡單的字眼。村里的街坊鄰居都給燕克華豎起了大拇指,燕克華卻說:“年輕夫妻老來伴,沒有了老伴就沒有了家,她現(xiàn)在有病受苦,照顧好她是應(yīng)該的,累點苦點沒什么,俺就盼著她能快點好起來。”
燕克華的事跡深深感動著周圍的人,在今年年初平邑縣開展的“四德好人”評選中,被推選為“好丈夫”。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