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滅火老物件見證消防史 消防老爺車最珍貴(圖)

2015-05-16 11:15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舞廳”里,人們正跟隨音樂的節奏跳舞,這時突然傳出一聲爆炸聲,隨后冒起大火和滾滾濃煙,地板坍塌,身處其間的孩子們立即撥打119報警,找出滅火器,打開消防通道,順著索降設備安全逃離火場……這當然不是真實的火災現場,而是消防博物館內一個模擬火場逃生的情景,孩子們是來參觀體驗的小學生。昨日,早報記者來到市南區金湖路16號,走進了全國首家以“消防”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青島消防博物館。

  展品故事

  77年前火場帶回兩根焦木


  在消防博物館展廳內,有一面墻壁引人注目。墻壁上有銹跡斑斑的鐵門和兩根固定在墻壁上的焦黑木板。工作人員介紹,2000年博物館籌建時,第一任的曹館長走訪了島城多家有七八十年歷史的老廠,為消防博物館收集素材和藏品,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國棉廠的老廠房墻壁上,看到了明顯的火燒痕跡和這兩塊燒焦的木板。通過找老工人詢問,并翻閱了歷史資料,他們了解到1937年12月18日,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奉命炸毀駐青的日本紗廠后,工廠被焚燒殆盡,這面墻壁就是當年大火留下的痕跡。為了保留下來這個珍貴的史證,工作人員在征得廠方同意后將焦木拆下來帶回博物館,并將那面墻壁廢墟在館內復原。焦木旁邊的老照片展示的正是大火熄滅后工廠成為一片廢墟和工作人員拆下木板時的場景。

  消防老爺車最為珍貴

  講解員介紹,博物館面積有600平方米,由序廳、百年消防展廳、英烈廳和音像展廳四部分組成。展廳以“消防紅”為主要背景,展廳內消防車形的展館和消防栓狀的梁柱,都是當年邀請上海一家設計公司以“消防”主題設計的,這樣的設計讓觀眾仿佛穿行在巨型消防車內。在展廳內,一輛1953年從德國引進的MAGIRUS(馬基路斯)云梯消防車模型,是消防博物館最為珍貴的藏品之一,它是新中國進口最早的消防車輛,也是當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消防車輛裝備。講解員介紹,這輛車主要用于高層救人搶險,實際車長12米,寬2.5米,高3.3米,配有風冷式發動機,輸出功率達到175馬力,云梯最高可升到47米。該型云梯車目前在世界上僅有兩輛,但能夠正常發動行駛的只有島城這一輛。因為車體太大無法在展廳內完整展示,目前存放在北嶺的戰勤保障大隊。有意思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MAGIRUS公司派代表專程來青島,跟消防部門協商用兩輛當時最為先進的登高車將舊車換回去收藏,但被婉言謝絕。

  影像再現消防英烈壯舉

  在消防博物館內讓游覽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英烈廳,里面記錄著在青島重大火災事故滅火搶險戰斗中犧牲的20位烈士。這其中,有19位烈士是在1989年8月12日震驚中外的黃島油庫滅火搶險戰斗中犧牲的。“當年籌建博物館的曹館長和梁處長曾經跟隨其他消防隊員趕到黃島油庫滅火搶險戰斗,跟其他的消防攝影工作者一起,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下了烈士犧牲前最后一刻的壯舉。”工作人員講述,在1989年8月12日9時55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勝利輸油公司黃島一期工程儲油16000噸的5號罐因遭雷擊爆炸起火,下午2時30分,5號罐噴濺的原油引爆了4號罐,隨后,1號、2號和3號罐相繼起火爆炸,形成150000平方米大面積原油火災,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庫職工當場犧牲,82人受傷。經過2200多名消防官兵動用近160輛消防車進行奮力撲救,大火持續了103個小時后才被全部撲滅。大火過后,現場滿目瘡痍,在焦黑的土地上,留下19名烈士的遺體。

  記者探訪

  110歲望火樓成消防標志


  走進青島消防博物館百年消防展廳,一棟歐式八角建筑矗立在眼前,這是位于觀象山西麓觀象一路望火樓的縮小版。工作人員介紹,青島消防博物館是全國首家以 “消防”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集消防歷史展示、消防安全教育和模擬火災逃生體驗等功能于一體。談到青島的消防歷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始建于1905年的望火樓。1901年起,青島居民自發成立“青島志愿消防隊”,青島消防史由此開始。1905年7月31日,德殖民當局公布《義勇消防隊規則》,成立消防部隊,消防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如今已經110歲的望火樓見證了青島消防的歷史。工作人員介紹,當初修筑望火樓的目的是監視整個市區的火災情況,彌補報警電話的不足。望火樓24小時安排人員守侯觀望,一旦發現火情,由值班員拉響樓頂懸掛的銅制警鈴,通過鳴鐘的次數來通知消防隊火場的位置。后來因為電話數量的增多,“望火樓”才被封閉棄用,但作為標志性建筑物,望火樓被批準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博物館現已計劃對望火樓進行修復,作為青島市消防歷史景點對外開放。

  滅火老物件見證消防史

  在消防博物館內還陳列著青島在德占、北洋軍閥統治、日占、國民黨和新中國5個主要歷史時期的消防物品,如1901年德國殖民者在島城最早鋪設的消火栓、島城最早引進日本制造的馬拉消防車,還有建館時收集到的上世紀30年代由“日本大阪小川鐵工所”生產的一整套消防器材等。

  消防體驗

  火場重現讓人觸目驚心


  消防博物館內有一些供觀眾進行消防體驗的環節。“現在市民家中家用電器很多,貴重財產密集,因此家庭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比以前大。”講解員說。家庭火災復原展廳內,煙熏火燎后斑駁的墻壁、被大火燒烤得變形的家用電器、過火后只殘留下框架的家具,營造了一種火災后死寂的氛圍,與周圍洋溢著異國建筑風格的小樓形成巨大的反差。工作人員稱,他們希望參觀者有機會直觀地去接觸火災,感受火災,真正了解水火無情的含義。

  除了體驗火災現場外,消防博物館還設計了讓參觀者親手滅火和親身體驗火場逃生的環節,通過互動讓參觀者掌握滅火常識和逃生技巧。

  講解員介紹,博物館內的模擬火災逃生體驗廳是以歌舞廳為背景設計的,取材于遼寧、河南等地曾發生過的嚴重的火災傷人事故現場。記者走進逃生體驗廳,看到酒吧內燈光閃爍,背景屏幕上有人在舞池內隨著音樂盡情跳舞,這時突然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接著傳來服務員驚恐的叫喊聲:“快打報警電話,快滅火!”酒吧內煙霧越來越濃,溫度越來越高。火光中又發生了一系列爆炸,傳來東西轟然倒塌的聲音,電線走火發出耀眼的火光,天花板上懸掛的燈具也掉在地上。“請您不要使用電梯,注意指示燈指示的方向,采取正確的疏散姿勢從正確的通道進行疏散。”通過語音系統的指示,記者順著一段充滿煙霧和嘈雜聲的通道來到一個平臺,樓下消防車的警報燈不停地旋轉,不時傳來警報聲、滅火的聲音和消防隊員的叫喊聲,平臺上已經提前放置好逃生的工具:把床單撕成條連結而成的繩索、軟梯、鐵梯和緩降器,記者和其他參與者選擇其中一種從兩米高的臺子上跳下,完成了這次火場逃生。

  講解員介紹,消防博物館至今已經免費開放15年了,每年有3萬多參觀者,其中兩萬多人都是青少年。消防博物館希望通過形式多樣的展覽和互動活動,增強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讓火災遠離我們的生活。(記者 黃飛 胡明山攝影 記者 楊博文)

   [編輯: 張珍珍]

相關閱讀

消防 博物館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