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彭輝 本報通訊員 李壯志 李世成
自去年10月份威海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試運行以來,威海市區交通有了明顯改善。數據統計顯示,中心城區早晚高峰路網平均車速分別提高17.57%、13.99%,平均擁堵時間下降17.78%,整體交通運行狀態由“中度擁堵”變為“基本暢通”。根據測算,系統每年可為全體道路交通參與者節省出行時間7016.5萬小時,節省燃料油合計567.4萬升。
綠波帶:一天省下10元油錢
4月3日8時55分許,記者乘車從威海幸福門燈崗出發,沿交通主干道海濱路一路南行,9時零8分,抵達楊家灘轉盤處。全程10.5公里,途中共有10處交通指示燈路口,全部是綠燈,僅耗時13分鐘。
“綠波帶技術是通過對每個路口信號燈的時間差進行設計,讓車流根據設計的車速通過,保證所經過的信號燈都是綠燈。”威海市智能交通項目辦信號調試工程師趙建華介紹。目前,威海在海濱路、青島路、世昌大道、文化路等四條城區主干道均采取了綠波帶控制技術,平峰時段,只要保持45公里—60公里/小時的速度,就能保證一路綠燈。
威租汽車公司“的哥”王建峰開了近10年的出租車。“有了‘綠波帶’,不再走走停停等紅綠燈,在行駛同樣里程的情況下,比以前快了不少,平均一天能省8到10元汽油錢。”王建峰說。
誘導屏:看色擇路避擁堵
隨著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投入使用,威海市區主干道上多了許多電子提示屏——“交通誘導屏”。屏幕具有指路牌的作用,通過不同顏色標識這些路段的實際路況信息,其中紅色代表擁堵,黃色代表緩行,綠色代表暢通。根據屏幕上各條線路所顯示的顏色,附近道路的擁堵狀況一目了然,駕駛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優的出行路線。
“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結合多途徑采集的交通流信息,實現重要路口、路段交通信息實時采集、實時發布,通過交通行車誘導和停車誘導兩種方式引導道路使用者順利到達目的地,實現交通流優化、避免交通擁堵。”威海智能交通項目辦技術人員肖朝剛介紹。
以世昌大道至寶泉路交叉路口的交通誘導屏為例,司機駕車沿著海濱路向市區方向行駛,當行至幸福門附近時,就會發現路邊有一塊交通誘導屏,上面標有海濱路、世昌大道、新威路、寶泉路等路段。如果誘導屏上某路段呈現出紅色則證明前方道路擁堵,司機即可選擇繞行其他道路。
調時卡:公交優先“開綠燈”
依據公交優先通行的原則,威海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對公交車采取了優先通行的技術控制。當裝有公交優先系統接收設備的公交車經過路口,且臨近亮紅燈時,信號燈會自動延長綠燈時間,放行公交車。肖朝剛介紹,目前威海市區已有50輛公交車安裝了IC卡,涉及K1線、K3線、41路、53路、1路、37路等線路,今后還將陸續在各線路的每輛公交車上安裝。
公交優先系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延長綠燈時間、縮短紅燈時間兩個方面。為了不影響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中設立了綠燈保護時間,即設置最短綠燈時間,以防造成車輛擁堵現象。
[編輯: 林永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