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十天前,一場曾在鄂爾多斯等地頻繁上演過,始于全民放貸的高息狂歡,崩于房企資金鏈斷裂,終至“全民討債”的熟悉一幕在河北邯鄲市上演。據統計,有94家公司涉身其中,主要是房地產企業,涉及金額達93億元。據銀監會資料,中國非法集資形勢嚴峻,僅2013年就偵破3700余起案件。幾年前發生的安徽亳州“興邦”、浙江東陽億萬富姐、湖南吉首市、陜西神木等特大非法集資大案,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這種非法集資案為何會頻發?從邯鄲市的這起案例來看,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民間借貸活動經常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客觀地說,政府職能監管部門在非法融資管理上還是花了一番心血,各級政府都成立了打擊非法集資聯絡機構。但這種機構由多個部門聯合組織,缺乏合力;尤其是因為相應監管機制不到位,無法形成有效的、立體的社會監管體系。另外,政府對民間借貸活動仍缺乏明確法律規范,使之始終游離在合法與非法的“灰色地帶”,難以進行有效整治。二是對民眾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的引導不到位。民間非法融資能呈星火燎原之勢,關鍵在于民眾金融風險意識薄弱,在高利息誘惑面前無法保持投資理性,盲目跟從,致使非法融資的雪球越滾越大。三是對參與民間非法融資的公務員懲處不力。從過往發生的民間非法融資大案看,都閃現著政府機關公務員的身影,不少政府公務員甚至成了非法集資的幕后黑手,推波助瀾,使民間非法集資陷入更加險惡狀態。一些公務員充當資金掮客,成了受害者,也成了害人者。這說明各級政府在打擊非法集資案件中,對公務員手下留情或受到各種阻力,沒有懲處到位。
邯鄲近百億元民間融資案,使不少民眾的“血汗錢”、“養老錢”甚至“救命錢”打了水漂,這起悲劇再次敲響了打擊民間非法融資活動的警鐘。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m.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