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戎認真核對節能燈發放情況。
今年是宋新戎住在建委職工宿舍的第20個年頭,在擔任該小區家委會主任的10年時間里,她對待小區工作事無巨細,能幫就幫,得到了鄰居們一致稱贊。但在接受采訪時,52歲的宋新戎對此卻并沒有太在意,她表示,很多事情做過后就不記得了。不過,她還是會把幫助他人當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去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了熟睡中的宋新戎,接起電話后,另一端傳來焦急的聲音:“宋主任,我家樓上跑水了,您能幫幫我嗎?”原來,打電話的是年過8旬的張先生,他家樓上403戶住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宋某,任憑張先生怎么敲門始終都沒有人回應。當時已經晚上12點多,宋新戎在得知情況后,二話不說便起床穿好衣服,快步趕到事發地點。由于漏水的403戶家中沒人,并且戶主宋某的電話已關機,情急之下,宋新戎想到了宋某的兒子,她翻遍了通訊錄,給可能認識宋某兒子的人逐個打了電話,最終與其取得聯系,他立即趕回來將閥門關掉,這時已經半夜一點多。
除了處理突發事件外,宋新戎在生活中也處處為小區居民著想。最近市南區開展節能燈推廣,居民可以低價到社區居委會購買節能燈。宋新戎發現,建委職工宿舍里住著很多老人,他們從小區出發需要繞遠路才能到社區居委會 ,很是不方便。為了給老人們省事,她索性到社區說明情況,在自己墊了300多塊錢后,將一箱節能燈帶回了小區傳達室,這樣小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政府的節能燈了。
開放式的小區在去年吸引了一家物流公司,從此每天十多輛摩托車和貨車在小區內進進出出,轟鳴聲引起了小區居民的強烈反感。物流公司經常把貨物隨意擺放在小區的空地內,占了停車位不說,還影響到了居民正常活動空間。宋新戎看到后,曾多次親自上門與快遞公司交涉,甚至幫其尋找其他出租的網點,希望他們能夠搬走。但快遞公司方面仍然我行我素,轟鳴的摩托車、貨車依舊穿梭在小區中。最終,宋新戎向社區居委會尋求幫助,在小區門口申請安裝了鐵門,擾民的物流公司車輛進出小區受阻,最終搬離了建委職工宿舍。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賈志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