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國家反壟斷部門依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嚴懲一小撮不良車企的違法行徑,倒逼汽車市場回歸公平競爭,徹底終結畸高車價,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但汽車行業反壟斷難以一蹴而就,從長遠來看,出臺順應市場規律的相關政策,平衡整車廠商與經銷商的地位,才是政府推動反壟斷工作的關鍵。
文/李紅梅 近日,國家發改委突擊查訪奔馳公司上海辦事處,奔馳是否存在壟斷行為正在調查取證。另據了解,目前上海市發改委對克萊斯勒、湖北物價局對奧迪的調查接近尾聲,已查明兩家企業存在召集4S店統一零配件和保養價格等壟斷行為,近期將會給出相應處罰。為回應反壟斷調查,7月末捷豹路虎中國和一汽大眾奧迪宣布降價,近兩日奔馳與克萊斯勒也相繼宣布降價。
在國家工商總局對微軟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同時,國家發改委對汽車行業經銷與售后市場展開了反壟斷調查,這場來勢兇猛的反壟斷風暴,給長期在華享受超國民待遇、賺取暴利的外資企業敲響了警鐘,也讓飽嘗外企壟斷之苦的國內消費者終于看到了揚眉吐氣的希望。多年來,一些外企認為中國市場“人傻、錢多”,依仗壟斷優勢,肆意提高在華產品售價,一輛進口車,國內國外售價竟然相差數倍。
進口汽車廠商的壟斷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限定整車價格,其次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價格和保養價格。在新車銷售方面,車企隨意抬高價格,限價限區域銷售,消費者提車有時還需支付高額的加價;在汽車原廠配件方面,車企規定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進行維修,壟斷零部件供應,導致國內進口車“零整比”普遍超過400%,奔馳C級車零整比甚至高達1273%;在售后服務方面,車企拒不公開車輛的維修技術信息和相關重要參數,市場上又買不到原廠配件,消費者只能被動選擇去4S店,被高昂的“工時費”再宰一刀。
進口豪車廠商在生產工藝、品牌宣傳、市場營銷等領域都處于顯著的領先位置,將自身形象包裝得無比“高大上”。但與此同時,它們卻一改在歐美市場的良好規范,罔顧中國消費者權益和法律規定,致使中國汽車市場嚴重扭曲。面對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在處罰“大棒”真正落下之前,一些曾被曝光在華價格虛高的豪車品牌接連宣布下調整車、零配件及售后服務價格。只是,臨陣降價服軟示好多少欠缺了些主動讓利的誠意。而且,此輪降價只能用“淺嘗輒止”來形容,目前的進口豪車價格仍遠高于國外售價。
期待國家反壟斷部門依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嚴懲一小撮不良車企的違法行徑,倒逼汽車市場回歸公平競爭,徹底終結畸高車價,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當然,汽車行業反壟斷難以一蹴而就。2005年4月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汽車經銷商應在整車廠商授權范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 、售后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這種汽車銷售模式決定了整車廠商對經銷商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導致汽車零配件流通渠道、銷售價格、售后服務標準等都被整車廠商牢牢掌控,成為汽車業壟斷的溫床。因此,從長遠來看,出臺順應市場規律的相關政策,平衡整車廠商與經銷商的地位,才是政府推動反壟斷工作的關鍵。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m.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