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記得,今年元旦前后,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船
雪龍?zhí)?/a>成功救援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脫險并自主脫困。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雪龍?zhí)柲艹晒嵤┚仍矍鄭u的科考專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7日,回家的中國海洋大學(xué)海洋環(huán)境學(xué)院高級工程師矯玉田回憶了南極科考160天的難忘經(jīng)歷,其中包括他們參與的搜尋馬航MH370。
除科考外又接兩項任務(wù) 5月7日,記者在海大見到科考歸來的矯玉田,第30次南極科考雪龍?zhí)栆延?月15日返回上海基地碼頭,回到青島的矯玉田已經(jīng)基本適應(yīng)了“陸地生活”狀態(tài) 。矯玉田回憶這次160天的南極科考,雖然曾10次赴南極,但這次南極之行讓他心情依然激動。
矯玉田告訴記者,這次南極科考是2013年11月7日從上海出發(fā),船上152名科考隊員來自全國60余科研院所。矯玉田是本次科考大洋考察隊的隊長,他的隊員來自全國12個科研、院校單位的35名隊員。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南極科考站總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昆侖站和新建的中國南極泰山站,維多利地常年站作為未來的新建站,本次科考開展了該站的工程地勘工作。矯玉田表示,本次科考首次在普利茲灣浮冰密集的海域順利布放1套測量溫、鹽、流錨定潛標。
“這次南極科考,可以說是我這么多次南極科考中最讓我難忘的一次。”矯玉田說,這次科考,除了完成規(guī)定的科考任務(wù),還參與救援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搜尋馬航MH370,這其中驚心動魄的日子讓他記憶深刻。
成功“轉(zhuǎn)運”被困52名乘客 去年 12月25日,澳大利亞海上搜救中心告知雪龍?zhí)枺砹_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被困,等級為最高級別。據(jù)悉,當時在俄羅斯船附近的有雪龍?zhí)枺€有法國“星盤”號和澳大利亞的“南極光”號,而雪龍?zhí)柺蔷嚯x最近的船只,直線距離為585海里。
矯玉田回憶,當時他們請示后,立即調(diào)整航向前往救援,但行進至6.1海里處時遇到冰山受阻,之后法國“星盤”號也遇阻退出救援,雪龍?zhí)柊凑瞻拇罄麃喓I纤丫戎行恼埱螅氐却摹澳蠘O光”號到來后一同商定救援方案。
去年12月29日晚“南極光”號到達,但均無法抵達俄羅斯船,兩艘船只有保持機動等待機會。機動期間,雪龍?zhí)柹暇C合考慮現(xiàn)場實際情況,認為采用直升機營救最為有效可靠。
“確定救援方案后,1月2日天氣好轉(zhuǎn),能見度大幅度增加,我們當機立斷,決定趁機盡快用KA-32直升機完成人員營救到澳大利亞船上 。但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KA-32直升機的停機問題,因為KA-32直升機的重量7余噸,俄羅斯船和澳大利亞船上根本無法停下KA-32直升機,需要新搭載停機坪。”矯玉田說,經(jīng)請示,在保持科考工作正常進行的情況下,他帶領(lǐng)12名科考隊員在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澳“南極光”號兩船邊上人工搭載機場。
矯玉田回憶,雪龍?zhí)柺强瓶即皇菍I(yè)救援船搭載停機坪,他們只能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他們準備用船上 20塊木板子在浮冰上搭載。搭好停機坪后,后經(jīng)確認安全后,KA-32直升機經(jīng)過近5小時緊張有序地飛行,成功將俄被困“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 52名乘客運送至澳“南極光”號。
歸途接到搜尋MH370任務(wù) 今年 3月,雪龍?zhí)栐谕瓿赡蠘O科考任務(wù)后返航,經(jīng)過了100余天冰天雪地的日子,雪龍?zhí)柎┰斤L大浪急的西風帶之后,準備到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港補給。
矯玉田告訴記者,就在雪龍?zhí)柕诙煸缟蠈⒁_到補給港口時,3月21日凌晨,他們便接到命令,得知馬航MH370失聯(lián),飛機上有百余名同胞,上級要求考察隊盡快完成補給,立即參加馬航MH370航班搜尋任務(wù),補給時間縮至6小時。
“在這次搜尋任務(wù)中,雪龍?zhí)栔饕秦撠熀C嫔虾圹E的搜尋,我們首先是從港口購置了20個望遠鏡,還利用船上現(xiàn)有的設(shè)備,改制成6套鉤子和撈網(wǎng)。”據(jù)介紹,3月24日11:00,雪龍?zhí)栠M入疑似海域范圍,開始進行搜尋工作。期間航行989海里,用時65小時。雪龍?zhí)栕愿ダ锫貭柛鄢霭l(fā)后,截至3月30日17:00,共航行214小時(8天 22小時),總航程2660 海里,總搜尋面積11710平方海里。在此次搜尋期間,雪龍?zhí)栕钅系竭_43°46′S,遇到的最大風力28m/s,最大涌浪5M 。
矯玉田告訴記者,3月30日下午,包括海軍和海巡船、中國商船全部到達新的搜尋區(qū)域,開始新的搜尋。3月31日上午,雪龍?zhí)柾瓿山唤庸ぷ鳎党袒貒?br>
這次科考,青島隊員有14個 郭延良今年26歲,是去年畢業(yè)于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是這次南極科考的青島隊員之一。5月7日,首赴南極的郭延良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他就希望能到南極,去年所里通知時,他主動報了名。
對這次經(jīng)歷,他表示“終身難忘”。“當雪龍?zhí)栺側(cè)肽蠘O,我看到一望無際的冰,還有碧藍的天空,大自然的力量讓我震驚。”在南極遇到冰阻時,對郭延良是第一次。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并沒有慌,主要是科考老隊員們一如既往的鎮(zhèn)定,影響了年輕隊員。“當時正值元旦,大家組織小品、唱歌節(jié)目,這種氛圍下情緒很穩(wěn)定。這次南極科考時間共160天,說實話挺想家的,還有女朋友。”郭延良告訴記者。
中國的南極科考從1984年開始進行了30次,每次都有青島隊員,而且第三次到第九次,都是從青島出發(fā)的,這次科考青島隊員就占了14個。其中矯玉田從事極地考察工作20多年,曾10次赴南極考察,多次擔任大洋考察隊隊長;5次參加北極科學(xué)考察,4次參加國外合作北極考察。 文/記者 張同順 圖/由矯玉田提供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