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前媒體報道湖南問題大米流入廣東省的問題,廣東省質監(jiān)局、工商局、糧食局等部門開展了大米專項檢查行動。22日凌晨,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在其官網公布了抽查結果不合格大米名單,廣東省質監(jiān)局共查出鎘超標大米11批次,廣東省工商局查出鎘超標大米20批次。合格率均超過90% 。此外,廣州市21日部署研究米及米制品監(jiān)管措施,要求廣州市范圍內米和米制品必須出具鎘的檢測合格報告,才能上架經營或使用。
監(jiān)管>> 廣州大米上架須有鎘合格報告 據(jù)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介紹,近日,廣東省質監(jiān)局組織對全省618家(目前全省共有729家大米獲證生產加工企業(yè),其中111家停產)大米生產加工企業(yè)成品庫房中的大米產品進行抽樣,開展重金屬鎘含量項目的檢驗。此次共抽檢大米成品762批次,合格751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為98.6%。廣東省工商局共組織抽檢大米342批次,其中重金屬鎘含量項目合格322批次 ,不合格20批次 ,合格率為94.2%,不合格大米來自外省和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21日,廣州市食安委召開會議,研究米及米制品監(jiān)管措施。為確保廣州市大米供應安全,廣州市范圍內米和米制品必須出具鎘的檢測合格報告,才能上架經營或使用。
標準>> 國標根據(jù)國人飲食結構而定 即將于6月1日實施的我國國家標準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guī)定,大米中鎘的含量不得超過0.2毫克/公斤,這與歐盟的標準是一致的;而日本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則規(guī)定大米中鎘的含量不得超過0.4毫克/公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吳永寧表示,各國標準規(guī)定的食品污染物種類、食品類別和限量值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標準不一致是由于飲食結構不一樣。據(jù)介紹,控制大米鎘含量幾乎能控制我國居民二分之一的鎘膳食暴露。
來源>> 有色金屬開發(fā)難辭其咎 對于大米中鎘的來源,湖南省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站站長尹麗輝認為,鎘超標和產地、重金屬污染有著直接的關系。尹麗輝表示,因為湖南本身是魚米之鄉(xiāng),也是農業(yè)大省,另外湖南也是有色金屬之鄉(xiāng),這兩個東西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湖南農業(yè)產地的背景。有色金屬的開發(fā)帶來了污染,吳永寧對記者說 ,湖南的大米鎘超標嚴重,主要是來自于渠道性的污染,比如采礦、冶煉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