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路上一些路段已經畫線完畢 。
一些維修完畢的古力鋪上了橡膠圈加以保護。 文/本報記者馬正拓 圖記者 陸金星/
路面鋪設改性瀝青,不僅噪音小還能抗車轍;整修34處雨水支管,解決雨天排水不暢問題 ;公交車站拓寬改造后增設了加速減速區域,公交進站出站的安全性提高;全線路燈改造為LED路燈,即使大霧天也能保證照明效果……4月20日,歷時65個晝夜的東海路綜合整治正式“交卷”,沿線的通行能力大大提高,記者探訪揭秘整治后的諸多亮點。
5.5公里只跑了7分鐘 作為今年市區市政道路整治的首條示范道路,東海路綜合整治工程自今年2月15日開工,車行道整治范圍西起太平角六路、東至麥島路,全長約6260米。
20日上午10時許,記者乘坐出租車從“天地間”雕塑出發,沿著東海路前行到臺灣路路口,5.5公里的距離只花費了7分鐘的時間,其中等待信號燈的時間約為1分多鐘。“東海路整治以前,這點時間連一半都走不到。”益青出租車公司司機張師傅說。
整治后的路面比較平整,車輛行駛時幾乎聽不到輪胎碾壓瀝青的聲音。市政集團的施工人員介紹,以往東海路的局部路段結構強度嚴重不足,僅靠日常小修小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次整修中對強度不足的路段進行了重點補強處理,全線路面銑刨后攤鋪了兩層瀝青。“面層料采用SMA-13改性瀝青混凝土,具有防滑、抗車轍、噪聲小的特點,提高行車舒適度的同時,道路的使用壽命也能得到提高。”施工人員說,這種瀝青近年來通常用在高速公路上,能較好抵抗溫度變化和路面裂縫,增強路面的抗變形能力。
車站增設加減速區域 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整治路的交通標志線清晰醒目,已經施劃3000多米。“余下的路段原計劃于20日晚上完成,但因下雨路面濕滑,只能稍微延后 。”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以往東海路在上下班高峰期,經常出現路堵。而大型公交車輛與私家車混擠一處,在公交站點停靠時更會加重“堵局”。而東海路的寬幅有限,設公交車專用道顯然不現實,因此只能對沿線15處港灣車站拓寬改造。與此同時,還在公交車站點增設了加速段和減速段各10米,以便提高公交車進出站時的安全性。“車站內還鋪設了約20厘米厚的馬牙石,能提高路面抗壓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公交車輛減速及停穩。”上述負責人說。
此外,沿線 600多處檢查井采用了新工藝和新標準,有效解決了車輛碾壓時的異響問題。沿線單位的63處出入口進行了整修,其中破損嚴重的出入口新鋪設了壓印混凝土地坪,有條件的出入口還加大了轉彎半徑,并安裝了彎道石,避免了車輛拐彎時與馬路牙磕碰。據介紹,此次東海路整治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路沿石,施工單位只對不平整、缺角、破損的路沿石進行了調整、切割、打磨;對個別破損嚴重的路沿石進行了更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