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醫院的護士劉杰正在忙著給患者配藥。
“我記得以前住院,基本上不需要家屬陪床,可現在家里老人有病,子女必須 24小時陪護,負擔太重了 。”3月23日,市衛生局副局長鮑國春做客行風在線時,一名60歲老人電話“質疑”:“既然進了醫院,陪護工作不是該由醫務人員承擔嗎?”記者采訪獲悉,按照國家規定,由于醫院護士“人手不夠”,再加上不少市民認為自己照顧更好的觀念,造成現在“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情況相當普遍。對此,鮑國春副局長表示,隨著醫改的深入,家屬陪護這種狀況將會逐步消除。
■市民反映一人住院全家陪,真累 一位60歲的老人向鮑國春副局長反映,他記得以前到醫院住院的病號,都不需要家屬24小時陪護,醫院給規定了探視的時間,平時都是護士照顧病人,但現在完全變了,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子女需要請假來照顧,負擔非常重。尤其是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萬一雙方老人都病了,孩子要如何承擔?
事實上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家里要是有個生病的,全家人都得上陣。”23日下午,在海慈醫院陪護父親的王健滿臉憔悴,他父親10天前突然暈倒在家里,經檢查是腦出血。“這些日子我都快累倒了。”王健說,他是家里的獨子,母親年齡大了還有高血壓,擔心她一著急犯了病,所以也不敢讓她在醫院陪著,無奈他只好向單位請假在醫院陪著。
■原因分析醫院護士都缺編,人少 “對于病人陪護的問題,是大家反映比較多的一個話題,醫院里的每個病人,幾乎都是家屬陪護。”青島市衛生局鮑國春副局長指出,其實按照要求,是不應該有陪護的,但是我國醫院中為什么存在家屬陪護現象呢,就是因為醫院中的人員編制嚴重缺編。
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按照上級衛生管理部門的要求,醫院病床和護士比例應該達到1:0.6的配備標準,但是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注冊護士16000多人,其中病房床位和護士的比例最高1:0.48,最低的僅有1:0.2。
“實際上,這些年護士缺編的情況已經引起了重視。”市立醫院護理部孫秀杰主任告訴記者,在5年前,他們醫院一年也就招10多個護士,2006年招了70多人,2009年則招了180名護士,可即使這樣,還是不能滿足需求。
■前景展望充實醫護人員逐步解決 “其實山東省已經有醫院在嘗試改變這種護理現狀了。”市立醫院護理部孫秀杰主任告訴記者,現在濟寧和濟南已經有兩家醫院,在全省率先試水“無家屬陪護病房”。
鮑國春指出,除了護理人員短缺,從家屬的角度講,會覺得自己照顧比醫院醫護人員照顧能放心一些,這是一種傳統觀念的支配。所以說要想徹底扭轉這種局面,醫院要根據國家政策,逐步充實人員,市民也要逐步轉變觀念。這一過程,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入,會逐步得到解決的,最終變成一種“家屬探視,但不需要陪護的”無家屬陪護病房的模式。
文/圖 記者 江翡翡 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