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心安處是故鄉丨自己做的飯菜也挺香!留校學生他鄉春節找到家的暖

2021-02-18 19:08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235884) 掃描到手機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老林本身是一名青島人,今年春節期間卻鮮少回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多名學生留學校過年,食堂飲食保障任務落在了他肩上。老林40多年食堂工作履歷上,已經有十多年沒接到年夜飯任務,這次留守食堂崗位陪學生一起過年,讓他一下又找回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更為暖心的是,留校學生也加入幫廚隊伍,一起打下手度過了一個暖意春節。

“集結號”逗樂留校學生

“都叫你們愁死了,慢慢都成董永七仙女了!”這樣一條玩笑式的微信留言,推送到了“留校買菜群”中,引得315宿舍留校學生捧腹大笑。信息的發送人叫林寶江,青島科技大學食堂工作人員,今年春節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跟9名留校生一起度過了春節。

老林本身是一位青島人,在食堂工作了40多年,再過幾年就要從崗位上退休。學校即將開始寒假之前,他突然接到了學校任務,為留校學生提供飲食保障。這些留校學生多為河北、黑龍江籍,因疫情因素無奈暫緩返程腳步。即便學生在好消息下陸續返程,春節時依然有9人在青島過年。

2月16日,老林早早收拾利索了飯菜,幾個孩子卻遲遲沒下樓吃飯,就在群里玩笑一樣催了一句,這才有了宿舍里那歡樂的一幕。“留校買菜群”像是集結號,每天發布食堂開飯的時間,學生群內反饋想吃的飯菜。一個由10人組成的微信小群,連接寒假期間食堂和學生生活。最近,這個群還衍生出一個新功能:有空的學生看到信息,自發提前到廚房幫忙。

食堂三人組有了“好幫手”

對于老林來說,突然接到年夜飯任務時,雖然感覺上稍微有點突然,可轉念間深感也在情理之中。“疫情把我們這些人聚在了一起,這冥冥之中也是一種緣分,得讓孩子們感覺到家的溫暖。”從1月中旬寒假開始,老林每天在食堂打轉,春節期間更直接住在了學校,跟另外兩名工作人員組成“食堂三人組”,給留校學生做飲食保障。

但隨著留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大規模開伙顯然不再必要,也容易造成飯菜上的浪費,老林就盤算著單開小灶,每天根據學生的飲食口味,為大家“定制”食堂飯菜。留校學生也可以加入隊伍,一起參與到烹飪飯菜的過程,做幾道自己的拿手好菜。食堂會為這些學生提供材料,也可以自行按口味購買食材,由食堂統一加工后分享給大家。

這個想法得到留校學生響應,更重要是滿足了個性化的口味。“我最怕食堂飯菜不合學生口味。”自從接過寒假餐食保障任務,老林每天都惦記著菜譜,基本上每天換著花樣燒飯菜。有時候看到吃飯的學生比較少,他還跟工作人員一起犯嘀咕,擔心是當天的食堂飯菜不可口了。

自己動手做的飯菜也挺香

現如今,基本每天中午之前,老林就在群里發信息,征集晚上想吃的飯菜,有時間的學生會主動報名,提前到食堂里打下手,或者親手做一道拿手菜,這讓老林的廚房熱鬧起來,“他們從大年初二就開始幫忙,摘菜、切菜……基本各有分工,干起活來也是有模有樣的。”

“不過,這些孩子炒菜技術還不行,對食堂的打火灶也不熟悉,得時刻盯著,炒菜速度也比較慢,所以主要飯菜還是我來做。他們想露一手的我就在一旁指導。”老林感到大家伙的熱情很高,有的還存放了食材在食堂。“尤其幾名女生樂意學,基本到點就下來幫忙。”

315宿舍的董嘉欣告訴記者,寒假中遇到特別想吃的飯菜,她就直接在群里反饋給老林,“前兩天我特別想吃面條,微信告訴林叔叔很快得到回應。”這個過程就像是“線上”點餐,到飯點就能吃上可口的飯菜。自從加入食堂幫廚后,她偶爾還小試牛刀,“前幾天做了一道西紅柿炒雞蛋,但我忘了叔叔在雞蛋里放了鹽,自己又習慣性地撒了一小撮鹽,最后這盤菜可能稍微有點咸了,不過最后味道還是蠻不錯的。”

春節在校找到了家的溫暖

回顧春節幾天的經歷,雖然不能回到家里團圓,但是校園里絲毫不缺溫暖。除夕夜大家伙聚在食堂包水餃,食堂還安裝上了大屏幕的電視,其樂融融地看著春晚、唱著歌,眾人一起迎來了全新的一年。熟悉起來的不僅是學生之間,還有留守食堂陪學生的老林等,“從原來還比較陌生,現在大家的關系很融洽。”

從普通員工干到管理人員,老林基本是青科大食堂的老人了。倘若說最后一次食堂年夜飯任務,那還得追溯到十多年之前,當時也是由老林來負責的。他還記得,與今年留校學生情況不同,主要為偏遠地區或困難學生,后來這種情況應該說越來越少,也就沒有了組織年夜飯的任務。

“這次,我們食堂人員跟學生一起留校,對于快要到退休年齡的我來說,也是一段特別值得留念的經歷。”春節期間,留校學生特意約上了老林,一起坐上他沒乘坐過的地鐵,到棧橋去看了海鷗。跟這些年輕孩子在一起,老林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了。一位留校學生說,“林叔叔把我們當做他的孩子一樣,這個春節完全就是家人的感覺。這段留校過春節的時光,也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