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丨濰坊“夢想家”蹚出2億蔬菜共富路
編者按:6月23日,《糧滿倉·好豐光》大型融媒報道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立足全國視野,聚焦山東特色,從“米袋子”“菜籃子”“魚簍子”“智慧種”“新農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現山東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亮點和成績,為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活動期間,將在微博、抖音等平臺開設話題,邀請廣大網友積極參與互動,不斷呈現山東發展綠色新質農業和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系列報道《糧滿倉·好豐光》之“新農人”,聚焦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展現山東人才興農新路
海報新聞記者 梁小童 王輝 濰坊報道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濰坊壽光的“85后”新農人孟祥佳正是如此。從“建材商”到“新農人”,從“夢想家”到“實干家”,他用7年時間,帶領鄉親們蹚出了一條年營業額2億元的共富路。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壽光小伙孟祥佳發現,壽光農村仍有不少蔬菜種植戶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種植缺乏統一標準、農產品銷路不穩定、沒有品牌定位讓他們在蔬菜銷售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少菜農收入堪憂。
察覺這一情況后,孟祥佳毅然離開了從業多年的建材批發行業,召集同學朋友一起投身家鄉創業,很快成立了壽光市祥佳果蔬專業合作社。創業之初,國際貿易專業出身的孟祥佳沒有面臨銷路上的困擾,卻發現了橫亙在自己和農戶之間的最大矛盾——“不信任”。
“留學有什么用,不還是要回來賣菜嗎”“這么年輕,估計不懂種植也不懂銷售”的聲聲質疑沒讓他打退堂鼓,反而把他心里的一股勁兒憋得更旺。
“農戶覺得我們年輕,不懂銷售也不懂種植,不放心把菜交給我們,當時經常是客戶要貨了我們還沒收齊,”孟祥佳告訴記者,起初因為缺少感情基礎和合作基礎,鄉親們并不信任他們,直到他在門口掛起“現金交易,一把一落”的標語,事情才出現了轉機,“當時經常是我們還沒收到客戶的錢,就已經把菜錢先墊付給農戶了。”
這種寧可自己擔風險,不讓農戶吃虧的誠意,很快就打動了農戶們的心,越來越多的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愿意給孟祥佳一個機會。
最初,孟祥佳只建立了一個長茄收購市場。但他心里清楚,蔬菜品類單一,就會限制合作社的發展空間。
壽光果蔬品類多、分布廣,只有不斷整合蔬菜資源,將分散的種植戶凝聚起來,才能改變過去的局面。“經過不斷發展,我們又成立了黃瓜、苦瓜、辣椒、西葫蘆、絲瓜、彩椒等7個專業化收購市場,讓客戶能夠在我們這里一站式購齊。”孟祥佳表示。
蔬菜供應問題解決了,如何將蔬菜銷售出去成為合作社持續發展的關鍵。孟祥佳堅持“線上+線下”兩條線并行,一方面與各大生鮮平臺、連鎖商超、批發市場建立合作關系,實現產品定向輸送;另一方面則通過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打開銷路,進一步增強銷售能力。
與此同時,合作社也在積極拓展海外蔬菜營銷渠道,“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的銷售模式,不僅讓祥佳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產品覆蓋了北上廣深等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更讓壽光蔬菜遠銷俄羅斯、迪拜、日本、韓國,甚至遠赴非洲幾內亞。
銷售版圖持續擴張的背后,正是品質優勢的強力支撐。合作社堅持科技賦能、不斷創新。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實現10分鐘灌溉一畝蔬菜,自動放風系統、日常監控系統讓蔬菜種植更高產、更優質。收購市場還配備了產品自檢室和自助過磅系統,“云”上交易讓蔬菜品質得以從源頭上追溯、把握。
7年間,合作社注冊了“孟祥佳”“奧沃食”等品牌商標,先后獲得“名特優新農產品”“十佳蔬菜合作社”“省級示范級蔬菜合作社”等榮譽稱號。
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有效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當地長期就業的130位農民實現了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祥佳果蔬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個大棚變成了村民增收的“聚寶棚”,在助推鄉村振興的路上闊步前行。
采訪接近尾聲時,孟祥佳談到了自己創業時的初心。從小依附土地長大的孩子,忘不了自己的根,對土地有種天然的熱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種“農業情懷”。
如今,合作社年銷售額由百萬元攀升到2億元,固定社員從5戶擴大到115戶,他還是告訴記者:“我要繼續利用自己所學回饋家鄉,把壽光蔬菜銷售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吃到我們的壽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