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匠心,“智”釀全球好味道
制圖:鞏曉蕾
□ 本報記者 白曉 劉江波
“周五下班到青島喝啤酒”成為韓國游客新潮流;火爆的“蘇超”現場,青島啤酒花式助威標語登上熱搜;燃遍全國的青島啤酒節帶來冰爽一夏……今年以來,百年國潮品牌青島啤酒不斷上演出圈好戲。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和消費國,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約為3521.3萬千升。全球賽道上,中國啤酒行業正以品質和品牌美譽度彰顯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有著122年歷史的青島啤酒依靠多維破局的新思考,通過科技賦能,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新場景,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2屆世界品牌大會上,青島啤酒以品牌價值2803.55億元,蟬聯行業榜首,躋身世界品牌500強。
一瓶原漿啤酒,科技保“鮮”發全國
原漿啤酒被譽為“從前只有釀酒師才能喝到的啤酒”。青島啤酒在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客戶觸達等環節,構建全鏈條、端到端的數字生態打破僵局
一瓶原漿啤酒,從門店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多長時間?
半小時,這是青島啤酒給出的答案。依托33個城市近千家門店,青島啤酒新鮮直送業務實現半小時“即時達”。即使遠在海南三亞和新疆阿勒泰的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智慧物流實現“原漿自由”。
于啤酒行業而言,原漿直飲技術曾被視為行業一時難以企及的夢想,實現高品質、短保鮮期的產業化之路充滿挑戰。多年前,國外一些知名啤酒品牌就嘗試過原漿啤酒的商業化生產,因保鮮難、口感穩定性差、運輸成本高等問題,未能實現大規模推廣。
這一僵局,終被青島啤酒打破。青島啤酒在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客戶觸達等環節構建了全鏈條、端到端的數字生態,實現了原漿日行千里、暢行全國。
保質期僅7天的原漿啤酒,被譽為“從前只有釀酒師才能喝到的啤酒”,和傳統啤酒生產極為不同。
青島啤酒的解決方案充滿科技氣息。
7月13日凌晨,青島啤酒廠一片燈火通明。經過反復智能化改造,青島啤酒廠已成為全球首家食品飲料行業“可持續燈塔工廠”。
走進生產車間,幾乎見不到工作人員,只有啤酒罐在流水線上高速流動,形狀各異的機械臂、機器人各司其職,廠區地面AGV自動送料小車來回穿梭。
“區別于以往一條產線一小時9萬罐的大產能生產,原漿啤酒是根據大數據反饋的訂單信息按需柔性生產。即使遇到節假日、‘雙11’臨時需求激增,工廠智能排產系統都可以輕松應對。”青島啤酒廠副廠長趙維成說。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產品的鮮活度,原漿啤酒的運輸環節和時效都有嚴格要求。新生產的原漿啤酒不再入庫儲存,而是在青島啤酒智慧供應鏈的全程監控下緊急出發,快速登上冷鏈運輸車,通過航空、高鐵等發往全國各大市場。
啤酒中鮮活的酵母怕溫度驟變。借助智慧供應鏈系統,青島啤酒物流管理總部的工程師們,在辦公室里就可以實時跟蹤這罐原漿啤酒的物流軌跡、冷鏈溫度控制等各種實時信息。
“原漿的運輸溫度需要控制在0-10℃之間,冷鏈車廂的溫度數據每5分鐘刷新一次,便于更好把控溫度。”青島啤酒物流管理總部生產計劃管理經理滕樂鵬說。
原漿啤酒特有的黃色鋁瓶設計也是滿滿的科技感。青島啤酒科研開發中心包裝研究室主任王孔斌介紹,鋁瓶采用一體式28口徑拉蓋設計,并從世界上最先進的鋁瓶生產線專門定制生產,能夠有效地減緩酒液的氧化,最大限度保留原漿啤酒的新鮮風味。
“伴隨著生鮮消費需求的持續增加,今年以來,我們的原漿生產頻次加密了一倍,訂單量環比增加一倍,這樣的趨勢目前還在延續。”趙維成說。
主觀口味數字化,研發效率提高3倍
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消費者需求解碼、產品解碼、工藝解碼,實現從“工廠生產啥消費者買啥”向“消費者要啥工廠生產啥”轉變
一瓶青島啤酒,穿越百年,生生不息,靠的正是不斷創新的精神。
青島啤酒科研開發中心副主任邢磊說,依托釀酒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啤酒在菌種研究、風味調控、低碳釀造和產品創新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24年青島啤酒再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成為釀酒行業中唯一且四次獲得此殊榮的企業。
在青島啤酒科研開發中心,記者看到,實驗人員正在進行改善麥芽釀造性能、激發酵母活力的實驗,把一滴酵母菌放進實驗設備里,旁邊相連接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細胞圖像。
在這里,青島啤酒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消費者需求解碼、產品解碼、工藝解碼,為新產品研發優化提供支撐。
啤酒最顯著的差異是口感。“90后”博士后秦青青從事大麥釀造性能研究,在她工作的實驗室里,“基于數字化端到端解碼的魅力感知質量管理模式”和新產品高效開發平臺,已經實現了對消費者需求、產品和工藝進行精準解碼,400種啤酒風味物質有了數字標準。
“主觀的‘口味’已經實現了數字化。比如消費者的感官評價指數,有了醇酯比、麥香、酒花香、果香、花香等系列數字標準。”秦青青說。
數字化驅動讓青啤的研發效率提高了3倍,口味更加精準,可以快速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實現市場引領。
啤酒爭鋒,比拼的是“新”意,品質化多元細分產品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關鍵“護城河”。
隨著在多元細分市場創新上的持續突破,特別是首創突破原麥汁濃度和極短保質期等多個高端和超高端新品,青島啤酒成功引領中國啤酒行業產品創新升級。例如,超高端產品“一世傳奇”創造了4項行業第一,制定了2個團體標準,申請了15項國家發明專利,引領了行業科技創新。
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啤酒實現產品銷量753.8萬千升,其中,青島啤酒主品牌實現銷量434萬千升,中高端產品銷量315.4萬千升,占比72.7%。
圍繞一瓶啤酒,“鏈”出產業融合新生態
發揮“鏈主”作用,鏈動全省3100余家企業。以場景為突破口,打造獨有的啤酒主題文旅產業生態圈,為上下游產業創造更多可能
從全球發展趨勢看,食品飲料行業未來在產能布局上向著集約化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高。
近年來,青島啤酒在數字化進程中發揮龍頭企業“鏈主”帶動作用,不斷通過建鏈、延鏈、強鏈和補鏈,放大平臺的產業鏈生態賦能作用,進而帶動全省食品飲料行業的集約化發展。
位于平度市的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其產量和體量上刷新了人們對現代化啤酒廠的認知。園區內,24個600立方米的錐形罐、4個400立方米的清酒罐、2萬個庫位的智能化倉庫蔚為壯觀。
經過累計20多億元的投資建設,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年產能已躍升至120萬千升,躋身世界級工廠,帶動玻璃瓶、易拉罐、紙箱等上下游產業鏈轉型升級。
園區內,青島榮泰玻璃有限公司原來只有一個車間,是一家日生產50萬支瓶子的小廠。伴隨著產業園規模的擴大,現在已有了4個車間,日產高端輕量瓶子350萬支。該公司銷售經理梁福平介紹,在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的帶動下,公司已發展成為全國飲料用瓶單廠規模最大的工廠之一。
據了解,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先后引進11家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平度,本地產業鏈配套率達到80%,形成涵蓋糧食加工,啤酒瓶、易拉罐以及紙箱生產,啤酒生產,智慧物流和消費者體驗為一體的產業鏈集群。
一家興帶動百家強,這樣的產業聚變正在山東多地上演。
在山東,青島啤酒建有16家啤酒生產工廠和1家麥芽廠,鏈動全省3100余家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群化發展。“公司通過新建、搬遷、擴建、技術改造等方式,在省內青島、棗莊、榮成、淄博、臨沂、濰坊等地陸續建設新的智慧工廠,推動傳統制造業提質增效。”青島啤酒戰略投資管理總部部長曹水樂說,一系列高質量投資項目建成后,青島啤酒在省內11個市的17家工廠,將基本完成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主攻方向的產業升級,進一步夯實山東啤酒產業優勢。
產業鏈上的變革與探索遠不止于此。在做強做優啤酒業務的同時,青島啤酒跳出生產者的單一角色,以場景為突破口,圍繞一瓶啤酒,創新開發出博物館、酒吧、酒店、民宿、文旅綜合體、面包坊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獨有的啤酒主題文旅產業生態圈,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曲線的同時,也為上下游產業創造更多可能。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內,一座兩萬平方米的青島啤酒·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成為新地標。在這里,萬物皆可“啤”,消費者不僅能把啤酒喝出格調,還能嘗啤酒美食、吃啤酒酵母面包、炫啤酒冰激凌、住啤酒主題酒店。
誕生于1903年的青島啤酒,在完全競爭的全球啤酒市場中,成長為享譽全球的“山東好品”、全球第五大啤酒廠商。目前,青島啤酒已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保持中國啤酒出口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