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兩項目入選山東省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山東省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第二批)》,平度市大澤山鎮響山潘家村和大澤山鎮“印象大澤”片區成功入選。這一殊榮標志著平度市在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戰略、探索“生態美”與“產業興”有機統一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為全省鄉村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平度經驗”。
生態振興結碩果 典型案例獲省級認可
此次入選的大澤山鎮響山潘家村和大澤山鎮“印象大澤”片區,是平度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兩案例通過系統治理與價值轉化并重,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成功探索出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的有效路徑,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響山潘家村:生態資本撬動富民新路徑
大澤山鎮響山潘家村深入踐行鄉村生態振興戰略,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投資905萬元實施道路硬化、水系改造、房屋改造等系列工程,補齊發展短板。該村創新盤活閑置老房資源,打造“初見”“覓月居”等精品民宿集群,將山水資源、休閑采摘、紅色研學等特色元素有機整合,開發“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旅游產品。通過設計文創伴手禮、講好鄉村文化故事,該村成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資本,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振興之路。
印象大澤片區:全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
“印象大澤”片區累計投資3.4億元實施43個重點項目,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特色農業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示范區。片區重點提升葡萄產業附加值:建設占地600畝、總投資1.2億元的大澤山葡萄產業領創谷,涵蓋葡萄研發中心、新品種創推中心、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及育苗示范基地等“三中心三基地”;招引“果之道”鄉村智慧物流項目,破解葡萄運輸難題,打通銷售“最初一公里”;整合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面貌煥新的雙贏局面。
生態價值轉化的“平度模式”
平度市在鄉村生態振興中注重“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A設施先行,補齊交通、水電等短板,為生態資源開發奠定基礎;特色產業培育,依托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民宿經濟、精品農業等特色產業;文化賦能振興,挖掘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內涵,提升旅游產品附加值;科技支撐發展,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此次入選省級典型案例,是對平度市鄉村生態振興工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平度市將繼續深化生態價值轉化實踐,探索更多生態資源轉化路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郭巧玲 通訊員 王蕾 魏瑤瑤)